龋齿拔牙后还痛有正常与异常之分,异常原因包括干槽症、感染、邻牙或牙周组织损伤等,不同人群如儿童、成年人、老年人拔牙后还痛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出现该情况需及时就医检查并进行日常护理,包括口腔清洁和饮食调整等。
一、拔牙后正常疼痛与异常疼痛的区别
拔牙后会有一定程度的疼痛,一般是正常的术后反应。正常的拔牙后疼痛通常在1-2天内逐渐减轻,疼痛程度相对较轻,不伴有明显的红肿加剧、发热等症状。而拔牙后还痛可能是异常情况,常见原因如下:
(一)干槽症
1.发生机制
干槽症多发生在拔牙后2-3天,主要是拔牙窝内血凝块脱落,导致牙槽骨暴露,受到细菌感染引起。创伤较大的拔牙手术(如拔除阻生智齿)更容易引发干槽症。
2.疼痛特点
疼痛较为剧烈,可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一般止痛药物难以缓解,拔牙窝内可见空虚,或有腐败变性的血凝块,有恶臭。
(二)感染
1.发生情况
如果拔牙前牙齿本身就存在炎症,拔牙后炎症可能扩散;或者拔牙后口腔卫生不佳,细菌侵入拔牙创引起感染。
2.疼痛特点
除了疼痛外,还可能伴有拔牙创局部的红肿、发热,严重时可伴有全身发热等症状,血常规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等感染指标异常。
(三)邻牙损伤或牙周组织损伤
1.邻牙损伤
在拔除某些牙齿时,如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可能会损伤相邻的第二磨牙,导致邻牙出现疼痛不适。
2.牙周组织损伤
拔牙过程中如果对牙周组织损伤较大,也会引起疼痛,疼痛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且可能伴有牙周组织的肿胀等表现。
二、不同人群拔牙后还痛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1.特点
儿童拔牙后还痛可能表述不清楚,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儿童拔牙后如果疼痛,可能因为儿童对疼痛的耐受力相对较弱,且儿童拔牙后口腔卫生维护相对较差,更容易发生感染等情况。例如儿童拔除乳磨牙后,如果发生干槽症,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止,拔牙创周围红肿等情况较难被儿童准确表达。
2.注意事项
家长要注意保持儿童口腔清洁,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适当采取一些缓解疼痛的非药物方法,如让儿童含服凉的生理盐水等,但要避免儿童误吞。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拔牙后的症状,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等情况,要及时带儿童就医。
(二)成年人
1.特点
成年人拔牙后还痛如果是干槽症,疼痛相对较为剧烈,且有其典型的拔牙窝表现;如果是感染引起的疼痛,可能与个人的口腔卫生习惯、基础健康状况等有关。例如本身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成年人,拔牙后更容易发生感染,疼痛可能更难控制。
2.注意事项
成年人要注意拔牙后的口腔护理,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本身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要积极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三)老年人
1.特点
老年人拔牙后还痛需要考虑其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较弱等因素。老年人拔牙后发生干槽症的风险相对较高,且感染后全身症状可能不典型,疼痛可能相对隐匿,但实际上局部炎症可能较严重。例如老年人拔除后牙后,疼痛可能不剧烈,但拔牙创感染可能已经较为严重。
2.注意事项
老年人拔牙后要加强营养,保证身体有足够的抵抗力来促进伤口愈合。要密切关注拔牙创的情况,定期复诊。如果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要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拔牙,拔牙后要注意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三、应对拔牙后还痛的措施
(一)及时就医检查
无论是哪种原因导致拔牙后还痛,都应该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口腔检查等方法明确疼痛原因。如果是干槽症,需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清创处理,然后填塞碘仿纱条等促进愈合;如果是感染引起的,会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等进行抗感染治疗。
(二)日常护理
1.口腔清洁
拔牙后24小时内不宜刷牙漱口,24小时后可以使用温和的漱口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滋生。但要注意漱口时力度不要过大,避免扰动拔牙创。
2.饮食调整
拔牙后要吃温凉、松软的食物,避免食用过热、过硬、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拔牙创,加重疼痛。例如可以吃米粥、面条、豆腐等食物。
总之,龋齿拔了以后还痛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不同人群有其相应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出现拔牙后还痛的情况应及时采取合适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