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与颈椎病在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方面有不同特点。耳石症是因耳石脱落致双侧前庭信息不平衡引发眩晕,与多种因素有关,眩晕与头位变化相关,持续短,伴自主神经症状,Dix-Hallpike试验可助诊,听力学正常,前庭功能有典型眼震;颈椎病因颈椎退变等致相关组织受刺激或压迫,好发于中老年人,眩晕与颈部活动有关,持续较长,伴不同伴随症状,有颈椎活动度、神经牵拉、椎动脉压迫等体格检查,X线、CT、MRI可助诊。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1.耳石症
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由于耳石脱落后,双侧前庭信息不平衡,当头部位置变化时,耳石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前庭-眼反射和前庭-脊髓反射异常,从而引发眩晕。耳石的成因可能与衰老、头部外伤、内耳疾病(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和男性在发病几率上无明显绝对差异,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长期低头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内耳供血不足风险,一定程度上影响耳石相关结构的稳定性。
2.颈椎病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颈椎间盘退变、椎体骨质增生、韧带增厚等导致颈椎管或椎间孔狭窄,进而压迫神经根、脊髓或椎动脉等。颈椎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但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年轻人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性别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不同颈椎节段的病变会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如颈椎间盘突出常见于颈4-5、颈5-6等节段。
二、临床表现
1.眩晕特点
耳石症:眩晕发作与头部位置变化密切相关,通常在坐卧体位变化、卧位翻身或从睡眠中惊醒时发作,眩晕持续时间一般较短,通常数秒至数十秒,很少超过1分钟。例如,当患者从卧位迅速坐起时,可能会在数秒内出现强烈的眩晕感。
颈椎病:眩晕多与颈部活动有关,尤其是颈部旋转、过伸或过屈时易诱发或加重眩晕,眩晕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部分患者还可伴有颈部疼痛、僵硬等症状,如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除了眩晕外,常伴有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神经根受压表现。
2.其他伴随症状
耳石症:除眩晕外,一般无耳鸣、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因眩晕剧烈而出现面色苍白、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
颈椎病:不同类型的颈椎病伴随症状不同,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上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脊髓型颈椎病可能出现四肢乏力、行走不稳、精细动作障碍等脊髓受压表现;椎动脉型颈椎病除眩晕外,还可伴有视力模糊、复视、耳鸣、听力减退等椎动脉供血不足相关症状。
三、体格检查
1.耳石症
Dix-Hallpike试验:是诊断耳石症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检查时患者坐于检查台上,头向患侧转45°,迅速平卧,头向后仰30°,观察患者眼震及眩晕情况。如果患耳为后半规管耳石症,可诱发出短暂的垂直旋转性眼震,眼震有疲劳性,即多次重复检查后眼震强度减弱。
2.颈椎病
颈椎活动度检查:可了解颈椎的活动范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部活动可能受限,且颈部旋转时可能诱发上肢放射性疼痛等症状。
神经牵拉试验(如臂丛神经牵拉试验):用于检查神经根型颈椎病,检查者一手扶患者患侧颈部,一手握患侧手腕,向相反方向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则为阳性,提示神经根受压。
椎动脉压迫试验: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检查,患者取坐位,头转向患侧并后伸,若出现眩晕加重则为阳性,提示椎动脉受压。
四、辅助检查
1.耳石症
听力学检查:一般正常,纯音测听、声导抗等检查无明显异常,主要用于排除其他耳部疾病导致的眩晕。
前庭功能检查:眼震电图等检查可发现典型的位置性眼震,有助于明确耳石症的诊断及判断耳石所在的半规管。
2.颈椎病
颈椎X线检查:可观察颈椎的生理曲度、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等情况,是颈椎病初步筛查的常用方法。
颈椎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颈椎骨质结构,如椎间盘突出情况、椎体骨质增生的程度及部位等,对于判断颈椎管狭窄等情况有重要价值。
颈椎MRI检查:对颈椎间盘、脊髓、神经根等软组织显示清晰,可明确脊髓、神经根受压的程度和范围,是诊断颈椎病尤其是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