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及康复,非手术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等情况,用牵引等并防并发症;手术有内固定(适用有移位等年轻需保髋者)和人工关节置换(全髋适用于年龄大等,半髋适用于高龄等);康复分非手术和手术患者,不同人群有特点及注意事项,老年需控基础病防跌倒,青壮年重康复锻炼规范性,儿童需保股骨头血运定期复查。
一、非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型骨折、患者全身情况不宜手术以及预期寿命较短的患者可考虑非手术治疗。例如,一些身体状况较差,合并多种严重内科疾病,无法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可能适用非手术治疗。
2.具体措施:包括牵引治疗,如皮肤牵引或骨牵引,通过牵引维持骨折断端的复位,同时需要长期卧床,需注意预防长期卧床相关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在牵引过程中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及愈合情况。
二、手术治疗
1.内固定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年轻患者或需要保留髋关节功能的患者多考虑内固定治疗。比如青壮年因高能量损伤导致的股骨颈骨折,尽量保留自身髋关节时可选择内固定。
手术方式:常用的有空心钉内固定等。手术需要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进行,将空心钉打入骨折端,固定骨折断端,促进骨折愈合。术后需要患者适当制动,并逐步进行康复锻炼,但要注意避免过早负重,防止内固定失败。
2.人工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适用情况:对于年龄较大、骨折不愈合风险高或合并股骨头坏死等情况的患者。例如,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由于其预期寿命较长,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多考虑全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过程:切除损坏的股骨头和部分股骨颈,植入人工髋臼和人工股骨头,恢复髋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术后患者恢复较快,能够早期下床活动,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需要注意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
半髋关节置换术
适用情况:一般适用于高龄、身体状况较差、预期寿命有限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因为这类患者不需要置换髋臼,手术相对简单,创伤较小,能较快恢复髋关节功能,减少卧床时间。
三、康复治疗
1.非手术治疗患者的康复:非手术治疗患者在牵引期间就需要开始进行康复锻炼,包括肌肉收缩锻炼,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预防肌肉萎缩;同时进行足踝部的屈伸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在骨折初步稳定后,可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锻炼,但要避免患肢过度外旋等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动作。
2.手术治疗患者的康复
内固定术后康复:术后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踝泵运动,术后1-2周可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开始髋关节、膝关节的轻度屈伸活动,但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内固定物松动。一般术后3个月左右根据X线情况逐渐开始部分负重,6个月左右根据情况逐渐增加负重直至完全负重。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术后当天或次日即可开始进行踝关节和足趾的屈伸活动,术后1-2天可进行髋关节、膝关节的被动屈伸锻炼,术后1周左右可在助行器等辅助下部分负重行走,逐步增加活动量和负重程度,同时进行髋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如臀肌收缩等,以提高髋关节的稳定性。
四、不同人群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内科疾病的情况,控制基础疾病。例如,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以促进骨折愈合和预防感染;高血压患者要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减少手术和卧床相关的心血管风险。同时,老年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要注意跌倒风险,加强护理,预防再次受伤。
2.青壮年患者:青壮年患者股骨颈骨折多因高能量损伤,治疗上尽量保留自身髋关节,在治疗过程中要重视康复锻炼的规范性和及时性,以最大程度恢复髋关节功能。但要注意避免过早负重导致内固定失败等情况,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锻炼强度。
3.儿童患者:儿童股骨颈骨折较为少见,治疗上需要更加谨慎。儿童股骨颈骨折多为青枝骨折或有移位的骨折,治疗以尽量保留股骨头血运为原则,多采用保守治疗或微创内固定治疗。在康复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股骨头的血运情况,因为儿童股骨头血运丰富,但骨折仍可能影响血运导致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非常重要,康复锻炼要符合儿童生长发育特点,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折愈合和股骨头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