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导致牙齿松动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及牙齿松动处理,药物治疗有抗菌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等,非药物治疗有基础治疗(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咬合调整)和手术治疗(牙周翻瓣术、植骨术、引导组织再生术),还需注意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牙周炎伴牙齿松动的不同注意事项,需综合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措施个性化处理。
一、牙周炎导致牙齿松动的药物治疗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当出现牙齿松动时,药物治疗主要是辅助控制炎症,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类:
抗菌药物
硝基咪唑类:如甲硝唑,对厌氧革兰阴性杆菌和螺旋体等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可抑制牙周袋内的厌氧菌,但长期使用可能会有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四环素类:四环素族药物中的四环素、多西环素等,能抑制胶原酶等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抑制骨吸收,还可抑制细菌生长,但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β-内酰胺类:阿莫西林等青霉素类药物与甲硝唑联合使用可有效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等,但使用前需做青霉素皮试,有青霉素过敏史者禁用。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缓解牙周炎引起的疼痛和肿胀,但有消化道溃疡、出血病史者需慎用,可能会加重胃肠道不适甚至导致溃疡复发、出血等。
二、牙周炎的非药物治疗及牙齿松动的处理
基础治疗
龈上洁治:用洁治器械去除龈上牙石、菌斑和色渍,并磨光牙面,以延迟菌斑和牙石的再沉积,适用于所有牙周炎患者,能有效控制牙龈炎症,减轻牙龈出血、肿胀等症状,进而可能对牙齿松动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进行,但需注意操作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用比较精细的龈下刮治器刮除位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牙石和菌斑,平整根面,使根面光滑平整,创造牙周组织再附着的条件,对于中重度牙周炎患者是重要的治疗措施,操作时需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适当调整力度等。
咬合调整:通过调磨牙齿的咬合面,去除咬合创伤,使牙齿受力均匀,有利于牙周组织的恢复,对于存在咬合创伤导致牙齿松动的患者非常重要,不同咬合情况的患者调整方式不同,需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手术治疗
牙周翻瓣术:切开牙龈并翻起黏膜骨膜瓣,在直视下进行根面及牙周袋内的病变处理,如清除牙石、平整根面等,然后将牙龈瓣复位缝合,适用于深牙周袋等情况,术后需注意口腔卫生维护和伤口的愈合情况,不同年龄患者术后恢复可能有差异,一般年龄较小者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遵循术后护理要求。
植骨术:对于有骨缺损的牙周炎患者,植入骨移植材料以促进牙槽骨的再生,从而增强牙齿的支持组织,可能有助于改善牙齿松动情况,不同骨缺损情况的患者手术效果不同,需根据具体病情评估。
引导组织再生术:利用膜性材料作为屏障,阻挡牙龈上皮和牙龈结缔组织细胞在愈合过程中向根面生长,引导具有形成新附着能力的牙周膜细胞优先占领根面,形成新的牙周附着,对于适合的牙周炎患者可改善牙齿松动状况,其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等。
三、特殊人群牙周炎伴牙齿松动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牙周炎相对较少见,多与全身因素有关,如Down综合征等。在治疗时需特别注意操作的温和性,避免儿童产生恐惧心理,基础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药物使用需谨慎,一般优先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同时要加强口腔卫生指导,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因为儿童的口腔卫生维护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家长的协助和监督。
孕妇:孕妇患牙周炎时,牙齿松动的治疗需谨慎,药物使用要权衡利弊,基础治疗如龈上洁治等相对安全,可在怀孕的4-6个月期间进行,以控制炎症,但要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抗菌药物等。需注意孕妇的口腔卫生,保持良好的口腔环境,因为孕期激素水平变化会加重牙周炎的症状。
老年人:老年人牙周炎常伴有全身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牙周炎伴牙齿松动时,要充分考虑全身疾病对口腔治疗的影响以及口腔治疗对全身疾病的可能影响。药物使用需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基础治疗和手术治疗都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谨慎实施,术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要加强口腔护理和全身健康的监测。
总之,牙齿松动治疗牙周炎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非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综合措施,同时关注特殊人群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