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生长受限的诊断需综合多种检查。超声检查通过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等评估胎儿生长状况;生物物理评分涉及胎儿呼吸运动、胎动、肌张力、羊水量及无应激试验等指标;磁共振成像可辅助超声检查难以清晰判断的情况;胎盘功能检查通过血清人胎盘生乳素、雌三醇、胎盘泌乳素等评估胎盘功能;脐血流监测通过观察脐动脉血流频谱指标判断胎儿供血情况,且不同特征孕妇诊断时需综合考虑个体差异。
头围(HC):测量胎儿头部的周长,头围的异常也能反映胎儿生长状况。头围小于相应孕周的第10百分位时,需警惕胎儿生长受限。不同孕周头围有正常的参考范围,如妊娠32周时头围正常均值约为29.7cm,若头围明显小于该值且持续不增长,要进一步排查原因。
腹围(AC):超声测量胎儿腹部的周长,腹围的变化能反映胎儿腹部脏器的发育及营养状况。腹围小于相应孕周的第10百分位时,提示胎儿可能存在生长受限。比如妊娠24周时腹围正常均值约为21.81cm,若腹围低于此值且增长缓慢,需关注胎儿生长情况。
股骨长(FL):测量胎儿大腿骨的长度,股骨长与胎儿的身长和体重密切相关。股骨长小于相应孕周的第10百分位时,也可能是胎儿生长受限的表现。妊娠30周时股骨长正常均值约为5.77cm,若股骨长明显低于该值且生长缓慢,需综合评估胎儿状况。
生物物理评分(BPS)
包括胎儿呼吸运动、胎动、胎儿肌张力、羊水量及无应激试验(NST)等多项指标。通过超声观察胎儿呼吸运动,正常情况下胎儿会有周期性的呼吸运动,若呼吸运动次数减少或消失,可能提示胎儿有宫内缺氧等情况,与生长受限可能相关;胎动情况也是重要指标,正常胎儿每小时应有3-5次胎动,胎动减少可能与胎儿生长受限导致的宫内环境改变有关;胎儿肌张力正常时肢体活动正常,若肌张力降低,也可能是胎儿生长受限的一种表现;羊水量通过超声测量,羊水过少时胎儿周围环境受限,可能影响胎儿生长;无应激试验通过监测胎儿心率对胎动的反应来判断胎儿宫内安危,若无反应型可能提示胎儿有缺氧等问题,与生长受限相关。
磁共振成像(MRI)
对于超声检查难以清晰判断的情况,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胎儿结构信息。它能更准确地评估胎儿的身体各部位发育情况,尤其是对于一些超声显示不清的胎儿畸形或生长受限相关的解剖结构异常等情况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例如,对于一些因胎盘异常等导致胎儿生长受限的情况,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胎盘的形态、位置及与胎儿的关系等,为诊断提供更多依据。
胎盘功能检查
血清人胎盘生乳素(hPL):hPL由胎盘合体滋养细胞分泌,它与胎儿发育密切相关。正常妊娠时hPL值随孕周增加而升高,妊娠35周后血清hPL值<4μg/L或突然降低50%,提示胎盘功能减退,胎儿可能处于生长受限状态。
雌三醇(E3):主要由胎儿-胎盘单位合成,通过检测孕妇血清中的E3水平来评估胎盘功能。血清E3值降低提示胎盘功能不良,胎儿生长受限的可能性增加。一般来说,妊娠晚期血清E3正常均值约为10-30mg/L,若低于此值且持续下降,需考虑胎儿生长受限。
胎盘泌乳素(HPL):也是反映胎盘功能的指标之一,其水平降低可能提示胎盘功能异常,影响胎儿营养供应,进而导致胎儿生长受限。
脐血流监测
通过超声多普勒检查脐动脉的血流频谱,主要观察收缩期峰值流速(S)与舒张末期流速(D)的比值(S/D)、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等指标。正常妊娠时,随着孕周增加,S/D、RI、PI逐渐降低。当S/D值升高,RI及PI增大时,提示脐血流阻力增加,胎儿可能存在供血不足,进而导致生长受限。例如,妊娠30周时S/D正常均值约为2.5-3.5,若超过该范围且持续升高,需警惕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孕妇,在进行胎儿生长受限诊断时需综合考虑。例如,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孕妇,胎儿生长受限的风险可能增加,在诊断时要更仔细全面地进行各项检查;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史的孕妇,其发生胎儿生长受限的概率较高,在诊断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各项指标的变化;对于高龄孕妇,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更要重视超声等检查的定期监测,以便及时发现胎儿生长受限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在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孕妇的个体差异,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