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跖骨骨折治疗分保守和手术,保守适用于无或轻度移位骨折,用石膏等固定并康复锻炼;手术用于移位明显或不稳定骨折,有克氏针和钢板螺钉内固定等方式;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早期消肿胀和肌收缩,中期关节活动度,后期负重平衡;儿童治疗需谨慎,依情况调整固定和锻炼,成年人要遵康复计划、调生活方式及控基础病,需据骨折情况选治方法,重康复及不同人群个性化护理康复。
一、保守治疗
(一)适应证
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第五跖骨骨折,可考虑保守治疗。例如,一些无明显移位的基底型第五跖骨骨折,通过保守治疗往往能取得较好效果。
(二)具体措施
1.石膏或支具固定:使用石膏或支具将足部固定,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一般固定时间约为4-6周。固定期间需要注意观察足部的血液循环和肿胀情况,儿童由于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固定时要更加谨慎,密切关注固定部位的松紧度,避免影响血液循环。成年人固定时也要确保舒适且能有效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
2.康复锻炼:在固定期间,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足趾的屈伸活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儿童的康复锻炼需要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儿童的年龄和骨折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方案;成年人则可以相对自主地进行锻炼,但也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手术治疗
(一)适应证
1.移位明显的骨折:当第五跖骨骨折移位明显,如基底型骨折移位超过2-3mm,或者涉及关节面的骨折等情况,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例如,一些骨折端移位较大,影响足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的情况。
2.不稳定骨折:对于一些不稳定的第五跖骨骨折,如螺旋形骨折等,手术治疗可以更好地恢复骨折的解剖结构,促进骨折愈合。
(二)手术方式
1.克氏针内固定:通过克氏针将骨折端固定,这种方法相对简单,创伤较小。但克氏针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取出。儿童使用克氏针内固定时,要考虑到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克氏针的选择和放置位置需要更加精准,以避免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成年人则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克氏针进行固定。
2.钢板螺钉内固定: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如多段骨折等,可能需要使用钢板螺钉进行内固定,以提供更稳定的固定效果。钢板螺钉内固定可以更好地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但手术创伤相对克氏针内固定稍大。
三、康复治疗
(一)早期康复
在骨折固定后的早期,主要进行肿胀消退和肌肉收缩锻炼。例如,进行足踝部的等长收缩运动,每次收缩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儿童在早期康复时,家长要给予更多的陪伴和帮助,引导儿童进行正确的康复锻炼;成年人则可以自主进行,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
(二)中期康复
当骨折初步稳定后,开始进行关节活动度的锻炼,如踝关节的屈伸、内外翻等活动。逐渐增加活动的范围和强度。儿童的关节活动度锻炼要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和骨折恢复情况逐步进行,避免过度牵拉导致再次损伤;成年人则可以按照康复治疗师制定的方案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关节活动度训练。
(三)后期康复
骨折愈合后,进行负重和平衡功能的锻炼。逐渐增加足部的负重,从部分负重开始,逐步过渡到完全负重。同时进行平衡训练,如单腿站立等,以恢复足部的正常功能。儿童在后期康复时,要注意避免过早进行过度的负重和平衡训练,要在医生的评估下逐步进行;成年人则可以根据自身的恢复情况进行相应的功能恢复训练,提高足部的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四、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的第五跖骨骨折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在固定时要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和方法,密切观察固定部位的情况,因为儿童骨骼生长快,过早拆除固定可能导致骨折再移位,过晚拆除固定可能影响足部的正常发育。康复锻炼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根据儿童的年龄和骨折恢复情况调整锻炼方案,确保在促进骨折愈合的同时不影响儿童足部的正常生长和功能发育。
(二)成年人
成年人的第五跖骨骨折治疗后,要注意遵循康复计划进行康复锻炼,避免过早进行剧烈运动。同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等,以促进骨折的完全愈合和足部功能的恢复。如果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要更加注意血糖的控制,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骨折的愈合。
总之,第五跖骨骨折的治疗需要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治疗过程中注重康复治疗以及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和康复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