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疼痛症状(局部疼痛有不同部位及人群差异、部分患者夜间疼痛加重)、僵硬感(关节僵硬晨起或长时间静止后明显且受不同生活方式影响)、活动受限(关节活动范围减小有具体关节及年龄相关表现)、其他伴随症状(肌肉萎缩因长期疼痛活动受限致肌肉萎缩有特殊人群影响、肢体麻木因神经受压有不同部位及人群特点)。
一、疼痛症状
1.局部疼痛
一般性特点:骨质增生发生部位不同,疼痛表现有差异。例如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常感到膝关节部位隐痛,在活动时,如上下楼梯、长时间行走后,疼痛会加重。这是因为关节活动时,增生的骨质会刺激周围的软组织、神经等结构,引起疼痛。对于颈椎骨质增生,患者可能会出现颈部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肩部、上肢等部位,在颈部活动,如转头、低头、抬头过度时,疼痛会明显加剧。
不同人群差异:老年人由于关节软骨磨损等基础情况,骨质增生引起的疼痛可能相对更为顽固。儿童发生骨质增生较为罕见,但如果是先天性骨骼发育异常等导致的骨质增生,疼痛表现也符合骨质增生刺激周围组织引发疼痛的一般规律,但儿童对疼痛的表述可能不如成年人清晰,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活动情况等。
2.夜间疼痛
部分患者表现:有些骨质增生患者会出现夜间疼痛加重的情况。比如腰椎骨质增生患者,夜间休息时,身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血液循环相对缓慢,增生的骨质对周围神经等结构的刺激相对持续,可能导致夜间疼痛比白天更明显。这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长期如此可能会对患者的整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对于本身就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睡眠质量下降可能会加重病情。
二、僵硬感
1.关节僵硬
晨起或长时间静止后明显:以膝关节骨质增生为例,患者晨起时会感觉膝关节僵硬,活动不灵活,一般经过短时间活动后,僵硬感会逐渐缓解,但如果活动量过大,又会加重不适。颈椎骨质增生患者也可能出现晨起后颈部僵硬,需要活动一段时间才能使颈部活动恢复正常。这是因为骨质增生周围的软组织在静止状态下可能会发生粘连等情况,活动后粘连部分被拉开,僵硬感缓解。
不同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骨质增生相关的僵硬感可能更明显。因为重体力劳动会使关节过度使用,加速关节的退变,从而加重骨质增生以及伴随的僵硬等症状。而长期缺乏运动的人,关节周围软组织柔韧性差,骨质增生引起的僵硬感也更容易出现,且恢复相对较慢。
三、活动受限
1.关节活动范围减小
具体关节表现:腰椎骨质增生可能导致患者腰部活动受限,患者弯腰、转身等动作可能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灵活完成。髋关节骨质增生会使髋关节的活动范围减小,患者抬腿、下蹲等动作受到限制。这是由于骨质增生占据了关节的正常空间,或者刺激周围组织导致关节周围肌肉痉挛,从而限制了关节的正常活动。
年龄与活动受限的关系: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本身关节活动度就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再加上骨质增生,活动受限会更加明显。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质增生如果影响关节活动,可能会对其骨骼发育和运动功能发展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及时就医评估和干预。
四、其他伴随症状
1.肌肉萎缩
发生机制:当关节因为骨质增生出现长期疼痛、活动受限等情况时,相应部位的肌肉会因为长期不使用而发生萎缩。例如膝关节骨质增生导致膝关节活动受限,下肢肌肉尤其是股四头肌可能会逐渐萎缩,表现为腿部变细。肌肉萎缩又会进一步影响关节的稳定性,形成恶性循环,加重骨质增生相关的症状。
特殊人群肌肉萎缩的影响:对于儿童,如果出现骨质增生导致肌肉萎缩,会严重影响其运动功能的发展,可能导致行走、奔跑等运动能力落后于同龄人。而对于老年人,肌肉萎缩会影响其日常的行走、上下楼等活动能力,增加跌倒的风险,进而可能引发其他外伤等问题。
2.肢体麻木
神经受压表现:颈椎骨质增生如果压迫神经根,可能会导致上肢麻木,麻木可从肩部放射至手指。腰椎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根时,可能会引起下肢麻木,如从臀部放射至小腿、足部等部位。这是因为增生的骨质刺激或压迫了周围的神经,影响了神经的正常传导功能,从而出现肢体麻木的症状。
不同人群麻木特点:在老年人中,由于本身可能存在神经退变等情况,骨质增生引起的肢体麻木可能更容易被忽视,但如果麻木持续不缓解,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于儿童,很少出现骨质增生导致的肢体麻木情况,如果出现,需要高度重视,排查是否有先天性的骨骼发育异常等特殊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