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生长受限(FGR)指妊娠37周后胎儿出生体重低于同孕龄平均体重两个标准差或第10百分位数,或出生体重低于2500g;病因有孕妇因素(营养、并发症合并症、年龄过小过大、子宫畸形等)和胎儿因素(遗传基因及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和代谢调节紊乱等);临床表现为子宫底高度等异常、超声检查指标异常;对胎儿影响是围生期死亡率增高、远期预后不良,对产妇影响是手术产率增加等;诊断靠病史收集、临床监测、实验室检查;预防需孕期保健和高危人群管理,处理包括一般处理、病因治疗、适时终止妊娠。
病因
孕妇因素
营养因素:孕妇偏食、妊娠剧吐以及摄入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不足,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增高。例如,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胎儿的营养供应。不同年龄段的孕妇对营养的需求不同,年轻孕妇若偏食可能更易出现营养不均衡;而高龄孕妇本身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对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可能也存在一定问题。
妊娠并发症与合并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慢性肾炎、心脏病、肺心病、贫血等,可使胎盘血流量减少,灌注下降。不同生活方式的孕妇,如吸烟、酗酒的孕妇,其发生妊娠并发症的风险更高,进而增加胎儿生长受限的可能。有吸烟史的孕妇,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血管收缩,影响胎盘血流。
其他:孕妇年龄过大或过小、子宫畸形等也可影响胎儿生长。高龄孕妇(年龄≥35岁)卵子质量下降等因素易导致胎儿生长受限;而年龄过小的孕妇自身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也可能无法为胎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胎儿因素
胎儿遗传基因及染色体异常:某些基因缺陷、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可引起胎儿生长受限。不同遗传背景的胎儿,其发生染色体异常的概率不同,有家族遗传病史的胎儿发生此类问题的风险相对较高。
胎儿内分泌和代谢调节紊乱:如胎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胎儿自身的内分泌调节机制若出现紊乱,就会干扰正常的生长进程。
临床表现
子宫底高度、腹围、体重:子宫底高度低于同孕龄正常高度的第10百分位数。孕妇体重增长缓慢或不增长。不同孕周的子宫底高度有正常的参考范围,若孕妇定期产检时发现子宫底高度持续低于相应孕周的正常范围,需警惕胎儿生长受限。
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等指标来评估胎儿生长情况。胎儿双顶径每周增长不足0.22cm,或腹围连续3周测量小于正常的第10百分位数,应考虑胎儿生长受限。不同孕周胎儿各指标有其正常的生长曲线范围,超声检查可准确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
对母儿的影响
对胎儿的影响
围生期死亡率增高:胎儿生长受限的胎儿在宫内缺氧及代谢紊乱的情况下,围生期死亡率明显增高,是正常胎儿的4-6倍。这是因为胎儿在宫内环境不佳,无法耐受分娩过程中的应激等情况。
远期预后不良:胎儿生长受限儿即使存活,儿童期和青春期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等问题。例如,有研究发现胎儿生长受限的儿童在学习能力、注意力等方面可能较正常儿童有一定差距。
对产妇的影响:胎儿生长受限常需提前终止妊娠,手术产率增加,产妇也可能因产后出血等并发症面临风险。
诊断
病史收集:详细询问孕妇的既往史、孕产史、家族史等,了解是否存在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的相关因素。比如了解孕妇既往是否有妊娠并发症、是否有不良生活习惯等。
临床监测:通过定期测量孕妇宫高、腹围,并绘制妊娠图,动态观察胎儿生长趋势。同时进行超声检查,准确测量胎儿各项生长指标。
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等检查,以了解孕妇的身体状况和胎儿的相关代谢情况。
预防与处理
预防
孕期保健:孕妇应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妊娠并发症。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如患有慢性疾病、多胎妊娠等,应加强监测。
高危人群管理:对于年龄过大或过小、有家族遗传病史等高危人群,要进行重点监测,提前制定个性化的产检计划和应对措施。
处理
一般处理:左侧卧位休息,可改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吸氧,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以提高胎儿血氧供应。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孕妇合并的内科疾病等。
适时终止妊娠:根据胎儿宫内状况、胎盘功能及宫颈成熟度等情况,适时选择终止妊娠的时机和方式。如胎儿已成熟,可考虑引产;若胎儿未成熟但胎盘功能明显减退,应及时剖宫产终止妊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