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龋齿需先进行诊断评估,包括龋坏程度和牙髓状况判断;治疗原则以保守治疗为主,浅龋中龋可再矿化或树脂充填,深龋据牙髓状况安抚或间接盖髓等,牙髓治疗有牙髓切断术和根管治疗;不同年龄儿童治疗有注意事项,低龄儿童需家长协助且保守治疗,3-6岁儿童要沟通引导并培养口腔卫生习惯;预防要进行口腔卫生指导和饮食控制。
一、诊断评估
1.龋坏程度判断
根据龋坏累及牙齿组织的深度等进行判断,如浅龋仅累及牙釉质,中龋累及牙本质浅层,深龋累及牙本质深层等。通过口腔检查,使用探针等工具探测龋损的范围、质地等,同时结合患儿的临床症状,如是否有对冷、热、甜、酸刺激的敏感等情况来综合评估。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由于其配合程度不同,检查方式可能有所调整,低龄儿童可能需要在家长协助下或者在患儿较为放松的状态下进行检查。
2.牙髓状况评估
要判断牙髓是否受到感染,如深龋时需判断牙髓有无充血、炎症等情况。可以通过温度测试等方法初步评估牙髓状态,但对于非常小的患儿,温度测试可能不太容易配合,此时需要结合病史以及龋坏的深度等综合判断。如果龋坏接近牙髓,可能会出现牙髓充血表现为对刺激一过性敏感,若龋坏导致牙髓感染则可能出现自发痛等症状。
二、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为主
浅龋和中龋
对于浅龋和中龋,首先可采用再矿化治疗。再矿化治疗是通过使用含氟制剂等使早期龋损的矿物质重新沉积,促进龋损的再修复。例如使用含氟牙膏、局部涂氟等方法。对于能够配合的儿童,可以使用树脂充填等方法修复牙齿外形,恢复咀嚼功能。树脂充填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树脂材料,根据龋坏的大小和位置进行充填,恢复牙齿的正常解剖形态。
深龋
对于深龋,首先要判断牙髓状况。如果牙髓活力正常,可先进行安抚治疗。安抚治疗是在龋洞底部放置具有安抚、镇痛作用的药物,如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等,观察一段时间后再根据牙髓状况决定进一步治疗。如果安抚治疗后牙髓状况良好,可进行间接盖髓术,然后再进行充填修复。如果安抚治疗后出现牙髓症状,则可能需要进行牙髓治疗。
2.牙髓治疗的选择
乳牙牙髓切断术
当乳牙牙髓发生炎症,但根髓尚正常时,可采用牙髓切断术。牙髓切断术是切除炎症的冠髓,保留健康的根髓。操作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使用合适的器械准确切除冠髓组织,然后用氢氧化钙等药物覆盖根髓断面,促进断面愈合。这种方法适用于年轻恒牙和乳牙,保留根髓有利于乳牙牙根的继续发育和维持乳牙列的完整性。
乳牙根管治疗
当乳牙牙髓炎症累及根髓或者牙髓坏死时,需要进行根管治疗。根管治疗包括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和根管充填等步骤。在进行乳牙根管治疗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根管充填材料,由于乳牙牙根会随着恒牙的萌出逐渐吸收,所以一般选择可吸收的根管充填材料,如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等。要保证根管预备的质量,清除感染物质,但要避免过度预备损伤恒牙胚。
三、不同年龄儿童的治疗注意事项
1.低龄儿童(3岁以下)
低龄儿童配合度差,治疗时需要家长的密切协助,要在患儿情绪较为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可采用安抚的方式让患儿放松。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患儿吞咽或者误吸治疗用的器械和材料。同时,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尽量采用保守治疗,减少患儿的痛苦和恐惧心理。因为低龄儿童对疼痛的耐受性较差,过于复杂的治疗可能会导致患儿产生长期的牙科恐惧,影响后续的口腔健康维护。
2.3-6岁儿童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有一定的配合能力,但仍需要耐心引导。在治疗前要向患儿进行适当的沟通,解释治疗的过程,减轻其紧张情绪。治疗时要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尽量一次完成简单的治疗,避免长时间的治疗导致患儿疲劳和不配合。同时,要开始培养患儿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为后续的口腔健康奠定基础。
四、预防相关
1.口腔卫生指导
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要向患儿及家长进行口腔卫生指导。教导家长帮助儿童正确刷牙,使用合适的儿童牙刷,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同时,指导使用牙线等辅助清洁工具,尤其是在乳牙之间容易残留食物的部位。对于年龄较大能够配合的儿童,要鼓励其自己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2.饮食控制
控制儿童的糖分摄入,减少食用含糖零食和饮料的频率。因为糖分是导致乳牙龋齿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多的糖分在口腔内被细菌分解产酸,腐蚀牙齿。建议家长为儿童提供健康的饮食,增加富含钙、磷、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摄入,如奶制品、蔬菜、水果等,有助于牙齿的健康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