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症状表现(颈部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上肢无力)和体征表现(颈部活动受限、压痛点、神经根牵拉试验阳性等),诊断需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表现
(一)症状表现
1.疼痛
颈部疼痛:多为起始症状,患者常感颈部酸胀痛、刺痛或隐痛等,部分患者颈部活动时疼痛加剧,年龄较大或有长期不良姿势习惯的人群更易出现颈部疼痛,且随着病情发展可能逐渐加重。
上肢放射性疼痛: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典型表现,疼痛沿受压神经根走行分布,如颈5神经根受压时疼痛可放射至肩部、上臂外侧等部位;颈6神经根受压时疼痛可放射至前臂外侧、拇指、食指等部位;颈7神经根受压时疼痛可放射至中指;颈8神经根受压时疼痛可放射至小指、无名指。这种放射性疼痛在咳嗽、打喷嚏、颈部活动时可加重,对于有长期伏案工作等生活方式的人群,此类疼痛更容易出现且可能被忽视。
2.麻木
上肢麻木较为常见,麻木部位与受压神经根相关,如颈5神经根受压可出现肩部、上臂外侧麻木;颈6神经根受压可出现前臂外侧、拇指、食指麻木;颈7神经根受压可出现中指麻木;颈8神经根受压可出现小指、无名指麻木。麻木感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一些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若同时患有神经根型颈椎病,麻木症状可能会更复杂,需注意鉴别。
3.上肢无力
患者可感觉上肢力量减弱,如持物不稳、提物无力等。病情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的精细动作,如拿筷子、系纽扣等。这种无力感在体力劳动者或长期从事需要上肢精细操作工作的人群中可能更早被察觉,因为他们对上肢力量的要求较高。
(二)体征表现
1.颈部活动受限:颈部各个方向的活动均可受限,尤以向患侧侧屈及旋转活动受限明显。年龄较大、颈部肌肉退化的人群颈部活动受限可能相对更明显,而年轻人若长期保持不良姿势,也可能较快出现颈部活动受限。
2.压痛点:在病变颈椎的棘突旁、横突处等可能有明显压痛,且按压时可诱发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即椎间孔挤压试验(Spurling征)阳性。例如,检查者用双手向下按压患者头部,同时向患侧旋转颈部,若患者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
3.神经根牵拉试验(Eaton征)阳性:检查者一手将患者头部推向健侧,另一手握住患者手腕向外下牵引,若患者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则为阳性。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该试验时,表现可能因个体颈部肌肉力量、神经根受压程度等因素有所不同。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过程、症状出现的时间、诱发因素(如颈部外伤、长期不良姿势等)、既往颈部疾病史等。对于有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等生活方式的人群,需重点询问相关情况,因为这些因素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常见诱因。不同年龄的人群,其发病的诱因可能有所差异,如年轻人可能更多与运动损伤等有关,老年人则可能与颈椎退变等因素关系更密切。
(二)体格检查
除上述体征检查外,还可进行感觉、运动和反射检查。感觉检查可通过轻触觉、痛觉等测试上肢相应神经根支配区域的感觉是否正常;运动检查可观察上肢肌肉力量有无减弱及萎缩情况;反射检查如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等,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能出现反射异常,如肱二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等。不同年龄患者的反射情况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儿童的反射情况与成人不同,需依据儿童的正常反射范围进行判断。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可观察颈椎的生理曲度、椎间隙宽度、椎体骨质增生等情况。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椎间隙狭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等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常见的X线表现。不同年龄人群的颈椎X线表现有一定差异,老年人颈椎退变更为明显,X线表现可能更显著。
2.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颈椎椎体、椎间盘、神经根等结构,可发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等情况。对于判断神经根受压的具体部位和程度有重要价值。儿童由于骨骼尚未完全发育成熟,CT检查需谨慎考虑辐射影响,一般在必要时才进行。
3.MRI检查:是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重要影像学方法,可直接显示颈椎间盘突出、脊髓及神经根受压情况,能清晰观察到神经根周围的解剖结构。对于神经根受压的程度、范围等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且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能更好地评估脊髓和神经根的病变情况。不同年龄患者进行MRI检查时,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案,如儿童可能需要在麻醉等特殊情况下进行检查以配合成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