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发病与血管病变、神经病变、感染因素及其他因素相关。血管病变包括外周动脉疾病致下肢供血减少、微循环障碍致足部缺血缺氧;神经病变有周围神经病变使足部感觉、运动等功能受损及自主神经病变致皮肤异常和血管舒缩失调;感染因素有细菌、真菌感染易侵入足部引发病变;其他因素包含足部畸形致局部磨损缺血、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高糖高脂饮食、肥胖加重病情增加发病风险。
1.外周动脉疾病: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正常功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外周动脉疾病发生。随着病情进展,动脉管腔逐渐狭窄甚至闭塞,使得下肢血液供应减少。例如,相关研究表明,约有20%-30%的糖尿病患者会合并外周动脉疾病,这会显著降低足部组织的血氧供应,当足部受到微小创伤时,难以通过充足的血液供应来进行修复,进而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病风险。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老化程度相对更高,更容易出现外周动脉疾病相关的血管病变问题。
2.微循环障碍:糖尿病还会引起微循环障碍,主要表现为微血管基底膜增厚、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等。微循环是足部组织获取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废物的重要途径,微循环障碍会导致足部组织处于相对缺血、缺氧及营养缺乏的状态。女性糖尿病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阶段,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微循环障碍的程度,从而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病几率。
神经病变
1.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是因为高血糖导致神经纤维发生变性、脱髓鞘等改变。周围神经病变会使足部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感觉神经受损会导致患者足部的痛觉、温度觉、触觉等感觉减退或丧失,患者可能无法及时感知足部受到的外伤、烫伤、冻伤等伤害,比如糖尿病患者在泡脚时,由于温度觉减退,可能感觉不到水温过高而造成足部烫伤;运动神经受损会使足部肌肉力量减弱、协调性下降,影响足部的正常行走姿势和负重分布;自主神经受损会影响足部皮肤的汗腺分泌,导致皮肤干燥、皲裂,为细菌感染提供了可乘之机。有长期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尤其是病史超过10年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会明显升高。
2.自主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可引起足部皮肤汗腺分泌异常,使皮肤干燥、失去弹性,容易发生皲裂。同时,自主神经病变还会影响足部血管的舒缩功能,导致血管舒缩失调,进一步加重足部的缺血状态。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几率相对较高,且病情往往更为严重,这使得他们的足部更容易出现病变,增加了糖尿病足的发病风险。
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由于糖尿病患者足部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如皮肤干燥、皲裂等),细菌容易侵入足部组织。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当足部有微小伤口时,细菌就可能在局部繁殖,引发感染。例如,糖尿病患者足部被异物刺伤后,如果没有及时正确处理,很容易导致细菌感染,进而引发糖尿病足。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约有50%-70%的患者最初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病变的。而且,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后炎症反应可能更难控制,感染容易向深部组织蔓延,导致病情加重。
2.真菌感染:足部真菌感染也是糖尿病足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常见的有皮肤癣菌感染等。真菌喜欢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生长,而糖尿病患者足部出汗增多、皮肤潮湿时,就为真菌滋生提供了条件。足部真菌感染会破坏皮肤的完整性,使皮肤的防御功能下降,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从而促进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女性糖尿病患者由于足部汗腺分布特点等因素,可能相对更容易发生足部真菌感染。
其他因素
1.足部畸形: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影响骨骼代谢等原因,可能出现足部畸形,如锤状趾、弓形足等。足部畸形会改变足部的正常受力分布,使某些部位承受过多的压力,容易导致局部组织磨损、缺血,进而引发溃疡等病变,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病风险。有足部畸形的糖尿病患者,即使没有明显的外伤,也更容易出现糖尿病足相关的问题。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由于骨骼柔韧性下降等原因,足部畸形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2.不良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糖尿病患者,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导致血管收缩,进一步加重足部血管缺血缺氧的状态。此外,长期高糖、高脂饮食会加重糖尿病病情,导致血管和神经病变进一步恶化,从而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病几率。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由于体重过重,会增加足部的负重,也容易导致足部组织受损,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