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4个月后锻炼需遵循循序渐进、个体化、全面性原则,包括关节活动度锻炼(如踝关节背屈跖屈、内外翻及膝关节屈伸等)、肌肉力量锻炼(股四头肌直腿抬高、小腿肌肉勾起毛巾等)、平衡与步态锻炼(站立平衡、平行杠内训练及步态缓慢行走等),锻炼中注意自身情况,长期坚持。
一、骨折4个月后锻炼的基本原则
胫腓骨骨折4个月时,骨折处一般已有一定程度的愈合,但仍需逐步增加活动量和强度,锻炼要遵循循序渐进、个体化、全面性的原则。个体化是因为每个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身体状况等存在差异,全面性则要涵盖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以及平衡与步态等多方面的锻炼。
二、关节活动度锻炼
1.踝关节活动度锻炼
患者可坐在床边或椅子上,患侧小腿自然下垂,缓慢地进行踝关节的背屈和跖屈动作。背屈时尽量勾起脚尖,使脚尖向身体方向运动;跖屈时尽量将脚尖向下伸展,每个动作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这有助于恢复踝关节正常的活动范围,防止关节僵硬,因为骨折后长时间固定容易导致踝关节活动受限,影响日后行走功能。
还可以进行踝关节的内外翻活动,将患侧脚掌缓慢地向内侧和外侧转动,同样每组10-15次,每天3-4组。内外翻活动能恢复踝关节在各个方向的活动能力,为行走时的稳定提供基础。
2.膝关节活动度锻炼
仰卧位时,患侧下肢伸直,健侧下肢屈曲踩地,利用健侧下肢的力量缓慢推动患侧膝关节屈曲,逐渐增加屈曲角度,每次屈曲到最大耐受角度时保持5-10秒,然后缓慢伸直,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可能需要更缓慢、轻柔地进行活动,以避免过度牵拉引起不适;而年轻患者可适当增加力度和活动幅度。如果患者存在肥胖情况,由于体重对膝关节的压力较大,锻炼时要注意动作的轻柔,避免加重膝关节负担。
也可采用坐位垂腿的方法,患者坐在床边,患侧小腿自然下垂,让小腿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垂增加膝关节屈曲度,或者用手轻压小腿进一步增加屈曲角度,同样每组10-15次,每天3-4组。
三、肌肉力量锻炼
1.股四头肌锻炼
仰卧位,患侧下肢伸直,缓慢收缩股四头肌,使膝关节伸直,保持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股四头肌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肌肉,加强股四头肌力量有助于更好地支撑下肢。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由于可能存在神经病变影响肌肉功能,锻炼时要注意监测血糖,避免在血糖过低时锻炼导致低血糖反应,同时要保证锻炼强度适中,防止肌肉过度疲劳。
还可以进行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患侧下肢伸直,缓慢抬高下肢至离床面约15-30厘米,保持5-10秒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3-4组。直腿抬高能有效增强股四头肌力量,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的患者,可根据自身耐受情况调整抬高的高度和保持时间。
2.小腿肌肉锻炼
坐姿下,患侧足踩在一个小毛巾上,用脚趾将毛巾勾起,然后再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3-4组,可锻炼小腿的跖屈肌群。对于老年女性患者,由于骨质疏松风险较高,锻炼时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骨折部位再次受损,同时要保证营养摄入,尤其是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以维持骨骼健康,辅助肌肉力量锻炼。
四、平衡与步态锻炼
1.平衡锻炼
开始可在站立位时,双脚并拢,患侧下肢承担部分体重,保持身体平衡,每次保持10-20秒,逐渐增加时间,每天进行3-4组。对于年轻且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尝试单脚站立,患侧下肢单脚站立,保持平衡,时间从5秒开始逐渐增加,每天进行2-3组。平衡锻炼有助于恢复行走时的稳定性,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锻炼时要注意血压变化,避免因平衡锻炼时体位变化过大导致血压波动。
还可以在平行杠内进行站立平衡训练,患者在平行杠内双手握住平行杠,进行前后、左右方向的重心转移训练,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平行杠能提供一定的支撑,帮助患者更安全地进行平衡训练。
2.步态锻炼
当患者平衡能力有所恢复后,可进行步态训练,在平坦的地面上,缓慢行走,注意患侧下肢的着地方式和步幅。开始时速度要慢,逐渐增加步速和步幅。对于体型较胖的患者,步态锻炼要更加缓慢,避免因体重过大对下肢关节造成过度压力。可以借助助行器等辅助器具进行步态训练,帮助维持身体平衡和稳定,逐步恢复正常步态。
在整个锻炼过程中,患者要注意观察自身情况,如果出现疼痛加重、肿胀明显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及时就医。同时,锻炼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较好的恢复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