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治疗包括基础治疗、药物辅助治疗和手术治疗。基础治疗有口腔清洁指导、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药物辅助治疗分局部药物应用(如米诺环素凝胶、氯己定含漱液)和全身药物治疗(重症或伴全身疾病者用抗生素,需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治疗包括牙周翻瓣术、植骨术、牙龈切除术、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各手术有相应适用情况及注意事项,如吸烟者术前术后戒烟、老年人综合考虑骨质等因素、儿童手术操作精细、糖尿病患者关注血糖控制等。
一、基础治疗
1.口腔清洁指导
患者需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能有效清除牙菌斑和食物残渣。研究表明,正确的刷牙可以显著降低牙菌斑的数量,从而减轻牙周炎症。对于儿童,家长应协助其进行口腔清洁,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和儿童牙膏,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从幼年开始。
使用牙线或牙缝刷也是重要的清洁方式,牙线可以清除牙齿邻面的菌斑和食物嵌塞,牙缝刷适用于牙缝较宽或有正畸装置的患者。
2.龈上洁治术
由专业牙医使用洁治器械去除龈上的牙石、菌斑和色素。龈上洁治是治疗牙周病的基础步骤,通过去除这些局部刺激因素,可减轻牙龈的炎症。多项临床研究显示,龈上洁治后,牙龈的红肿、出血等症状通常会明显改善,牙周袋也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缩小。对于患有糖尿病的牙周病患者,更要及时进行龈上洁治,因为高血糖环境会影响牙周组织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及时去除刺激因素有助于控制血糖相关的牙周炎症进展。
3.龈下刮治术
用比较精细的龈下刮治器刮除位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牙石和菌斑,深入到牙周袋内清除龈下的病变组织。龈下刮治对于去除深部的菌斑和牙石非常关键,能够阻止牙周炎的进一步发展。在操作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患者的牙周情况精准操作,对于老年人,由于可能存在牙齿磨损、牙龈退缩等情况,更要注意操作的轻柔与准确,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牙龈损伤。
二、药物辅助治疗
1.局部药物应用
可以使用牙周袋内局部上药,如米诺环素凝胶等,米诺环素凝胶具有持续释放药物、抑制牙周致病菌的作用。研究发现,局部应用米诺环素凝胶能够有效降低牙周袋内的细菌数量,减轻炎症反应。对于妊娠期的牙周病患者,由于药物使用需要谨慎,局部应用米诺环素凝胶相对较为安全,但也需要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使用,因为妊娠期的生理变化可能会影响牙周组织对药物的反应。
氯己定含漱液也是常用的局部药物,它能有效抑制菌斑形成,减少牙龈出血。氯己定含漱液每天使用1-2次,每次含漱30秒左右,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牙齿和舌苔染色,所以使用时要注意方法和时长,对于儿童,应避免其自行含漱氯己定含漱液,防止误吞。
2.全身药物治疗
对于重症牙周炎患者或伴有全身疾病的牙周炎患者,可能需要全身应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等。但全身用药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例如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不能使用阿莫西林。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牙周病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如甲硝唑可能会引起一些患者的胃肠道不适等反应,需要密切观察。
三、手术治疗
1.牙周翻瓣术
通过翻开牙龈组织瓣,暴露病变区的牙根面,以便彻底清除牙石、肉芽组织,修整牙槽骨形态等。牙周翻瓣术可以使医生更直接地处理深部的病变组织,是治疗中重度牙周炎的常用手术方法。对于吸烟者,由于吸烟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供和愈合,在进行牙周翻瓣术前需要患者尽量戒烟,术后也要严格戒烟,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2.植骨术
当牙槽骨发生吸收缺损时,可采用植骨术,将骨移植材料植入牙槽骨缺损处,促进新骨形成。植骨术有助于恢复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为牙齿的稳固提供良好的支持。对于老年人,由于骨质本身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疏松,在选择植骨材料和手术方案时要综合考虑骨密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植骨材料和手术操作方式。
3.牙龈切除术
切除增生肥大的牙龈组织,恢复牙龈的生理外形。适用于牙龈增生过厚影响美观或口腔卫生维护的情况。在进行牙龈切除术时,要注意保留正常的牙龈组织,对于儿童患者,由于牙龈组织相对较嫩,手术操作要更加精细,避免切除过多牙龈组织影响牙齿的正常发育和牙龈的正常功能。
4.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利用生物膜等屏障材料引导牙周膜细胞优先附着于根面,形成新的牙周组织。这种手术对于保存患牙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对于患有糖尿病且牙周病较严重的患者,在进行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时,要更加关注血糖的控制情况,因为高血糖会影响组织的再生能力,术后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血糖,以保证手术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