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会引发微血管、大血管及神经等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病情进展有视力等问题,受血糖、血压、血脂影响;糖尿病肾病早期尿微量白蛋白增多,后现蛋白尿、水肿等,与高血糖及遗传有关。大血管并发症中心血管并发症有胸痛等症状,受血糖、血压、血脂异常影响;脑血管并发症有头晕等症状,也与血糖、血压、血脂异常密切相关。神经并发症中周围神经病变有手足麻木等症状,受高血糖持续时间及维生素缺乏等影响;自主神经病变可致心血管、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等多方面问题,老年患者发生率更高。
一、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症状表现: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前黑影飘动等。例如,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由于视网膜血管受损,影响视网膜的正常功能,导致视觉信号传递出现障碍。在儿童糖尿病患者中,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也可能较快出现视网膜病变相关症状,因为长期高血糖对儿童未发育成熟的视网膜血管损害更为迅速。
影响因素:血糖控制情况是关键因素,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毛细血管,导致微血管瘤形成、出血、渗出等病变。此外,高血压、高血脂等也会加重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因为这些因素会进一步影响眼部血管的血液循环。
2.糖尿病肾病
症状表现:早期可表现为尿中微量白蛋白增多,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蛋白尿、水肿等。早期患者可能在体检时发现尿微量白蛋白升高,随着病情发展,水肿可从眼睑、下肢逐渐蔓延至全身,同时尿蛋白量增加,肾功能逐渐下降。对于患有糖尿病的孕妇,由于孕期生理变化,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可能更易被忽视,且病情进展可能更快,因为孕期身体代谢负担加重,高血糖对肾脏的损伤加剧。
影响因素:高血糖持续存在是糖尿病肾病的根本原因,长期高血糖使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滤过屏障受损。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影响,某些基因多态性的人群患糖尿病肾病的风险可能更高。
二、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1.心血管并发症
症状表现:患者可出现胸痛、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心肌梗死。胸痛可能表现为压榨性、闷痛,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等部位。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由于心血管系统本身存在一定退行性变化,合并糖尿病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更高,且症状可能不典型,如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容易被忽视,导致病情延误。
影响因素:血糖、血压、血脂异常是重要影响因素。高血糖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高血压会增加心脏后负荷,加速血管损伤;高血脂,尤其是高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2.脑血管并发症
症状表现:可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脑梗死或脑出血。例如,脑梗死患者可能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利;脑出血患者可能有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表现。在年轻的糖尿病患者中,如果长期血糖控制差,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年龄可能提前,因为高血糖对脑血管的损伤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使脑血管更易发生狭窄、堵塞或破裂。
影响因素:同样与血糖、血压、血脂异常密切相关。高血糖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高血压使脑血管承受过高压力,容易破裂出血;高血脂促进脑血管壁脂质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
三、糖尿病神经并发症
1.周围神经病变
症状表现:患者常出现手足麻木、刺痛、烧灼感,感觉减退或消失,下肢症状通常较上肢明显。病情严重时,患者行走困难,因为足部感觉减退可能导致无法感知地面异物,增加受伤风险。在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中,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儿童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良,也可能出现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足部感觉异常等,由于儿童对疼痛等感觉的表述可能不精确,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孩子足部的异常表现。
影响因素:高血糖持续时间是重要因素,长期高血糖使神经纤维发生变性、脱髓鞘等改变。维生素缺乏等也可能参与其中,因为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营养物质代谢紊乱,影响神经的正常功能。
2.自主神经病变
症状表现:可出现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表现为静息时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可出现腹胀、便秘或腹泻;泌尿生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可出现尿潴留、尿失禁等。例如,直立性低血压可导致患者站立时头晕、眼花,甚至晕厥,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率更高,因为老年患者本身自主神经功能有一定退化,合并糖尿病后进一步加重了自主神经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