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从临床症状表现、影像学表现和受伤时间来区分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新鲜骨折受伤当时即刻有明显疼痛、肿胀,有畸形和异常活动,早期X线等可见清晰骨折线等;陈旧性骨折疼痛轻、肿胀不明显,畸形相对固定,异常活动减轻,X线等可见骨折线模糊、有骨痂形成等,新鲜骨折受伤时间在2-3周内,陈旧性骨折受伤时间超3周。
一、从临床症状表现区分
(一)新鲜骨折
1.疼痛与肿胀:受伤当时即刻出现明显疼痛,局部肿胀往往较为迅速且明显,因骨折断端刺激周围组织,导致炎症反应和血管损伤出血等,一般在数小时内肿胀就较显著,且疼痛程度较剧烈,活动患肢时疼痛加剧。例如交通事故导致的骨折,受伤瞬间患者就会因骨折处的强烈刺激而感到难以忍受的疼痛,局部迅速肿胀。
2.畸形与异常活动:受伤肢体可能出现明显畸形,如骨折端移位导致肢体短缩、成角或旋转畸形等;还可出现异常活动,即原本不能活动的部位出现不正常的活动,这是骨折断端失去正常连接后出现的反常情况,是新鲜骨折较为典型的表现之一。比如上肢骨折时可能看到肢体形状明显改变,且活动该肢体时出现不该有的活动。
(二)陈旧性骨折
1.疼痛与肿胀:疼痛相对较轻,多为隐痛或活动时稍有疼痛,肿胀一般不明显,因为损伤后时间较长,局部炎症反应逐渐消退,出血已吸收,周围组织的修复等使得症状相对缓和。例如受伤后数周甚至数月的骨折,患者可能仅在劳累或特定姿势下感到轻微疼痛,肿胀基本不明显。
2.畸形与异常活动:畸形可能相对固定,由于骨折断端已形成部分或初步愈合,异常活动可能较新鲜骨折减轻,但仍可能存在,不过程度相对较轻,因为骨折断端有一定连接但未完全牢固愈合。比如陈旧性下肢骨折可能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肢体畸形,但异常活动较新鲜骨折时有所改善但未完全消失。
二、从影像学表现区分
(一)新鲜骨折
1.X线检查:在受伤早期(一般数小时至数天内)进行X线检查,可清晰看到骨折线,骨折断端对位可能较差,骨皮质连续性中断,周围软组织可能有肿胀等表现。例如X线片上能明确看到清晰的骨折线穿过骨骼,断端位置异常。
2.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部位的骨折,如骨盆骨折、脊柱骨折等,CT检查能更精准地显示骨折线的走行、骨折断端的三维结构以及是否有骨折碎片等情况,能更全面地评估骨折的细节,比X线更具优势。比如通过CT可以清楚看到脊柱骨折时骨折块对椎管的影响等情况。
3.MRI检查:在受伤早期,MRI可以更早发现一些隐匿性骨折,还能显示骨折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如肌肉、韧带等的损伤程度,因为新鲜骨折周围软组织水肿等情况在MRI上能较好显示。例如一些应力性骨折早期,X线可能不明显,但MRI能发现异常信号。
(二)陈旧性骨折
1.X线检查:骨折线可能模糊,骨折断端可能有骨痂形成,骨折断端相对稳定,对位可能较前有所改善但仍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移位,骨皮质连续性部分恢复但不完全,周围软组织的改变相对稳定,肿胀等情况不明显。比如骨折数周后X线可见骨折线变模糊,有骨痂生长迹象。
2.CT检查:能看到骨折断端有骨痂形成,骨折的三维结构相对稳定,骨折块的位置相对固定,对于评估陈旧性骨折的愈合情况及是否有再次移位等有帮助,可观察骨痂的生长范围和质量等。例如能看到陈旧性股骨骨折处有较多骨痂生长,断端相对稳定。
3.MRI检查:可显示骨折断端周围组织的修复情况,骨痂的信号特点等,能判断骨折愈合的阶段,比如可以看到骨痂的信号与正常骨组织信号的差异等,有助于了解陈旧性骨折的愈合状态。
三、从受伤时间区分
(一)新鲜骨折
受伤时间在2-3周以内的骨折一般可视为新鲜骨折,此阶段骨折断端基本保持受伤时的状态,局部病理改变处于早期炎症反应、出血等阶段,组织修复刚开始启动但尚未形成明显骨痂等稳定结构。不同年龄人群受伤后新鲜骨折的表现可能因自身修复能力等有所不同,儿童骨折因骨膜较厚等因素,新鲜骨折后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差异,儿童骨折后肿胀可能相对不如成人明显,但疼痛可能较剧烈;老年人骨折后由于骨质较疏松等原因,骨折可能更易发生,且新鲜骨折后恢复相对较慢等。
(二)陈旧性骨折
受伤时间超过3周的骨折为陈旧性骨折,此时骨折断端已开始有骨痂生长,骨折断端之间有一定程度的连接,组织修复进入较中后期阶段,局部的炎症反应基本消退,骨折断端相对稳定但可能仍存在一定问题。不同年龄人群的陈旧性骨折恢复情况不同,老年人陈旧性骨折可能愈合更缓慢,且容易出现并发症,如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儿童陈旧性骨折由于自身修复能力强,可能相对恢复较快,但仍需关注骨折的愈合状态及可能出现的后遗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