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炎是长期大量饮酒引发的肝脏炎症病变,由酒精及其代谢产物致肝细胞毒性引发炎症,有轻症和中重症表现,通过病史采集、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及肝活检诊断,需戒酒、营养支持、药物治疗,预后与病情及是否持续戒酒相关,孕妇、儿童、老年人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定义
酒精性肝炎是因长期大量饮酒引发的肝脏炎症性病变,是酒精性肝病的一个重要阶段,多发生在有长期过量饮酒史的人群中。
二、病因
主要是由于长期大量摄入酒精,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如乙醛)会对肝细胞产生直接毒性作用,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进而引发炎症反应。一般来说,每日饮酒量超过一定标准(男性每日摄入酒精量>40克,女性>20克,持续5年以上),就可能增加患酒精性肝炎的风险。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轻症: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仅有乏力、食欲减退、右上腹隐痛等非特异性表现。
中重症:可出现恶心、呕吐、黄疸(皮肤和巩膜发黄)、发热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腹水、意识障碍等。例如部分患者会因肝功能严重受损,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出现黄疸;若病情进展到肝硬化阶段,可能出现腹水等门脉高压表现。
2.体征表现
可能有肝脏肿大,质地一般为中等硬度,伴有触痛;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脾肿大等体征。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酒史,包括饮酒的种类、每日饮酒量、饮酒持续时间等。这是诊断酒精性肝炎的重要依据,因为明确的长期大量饮酒史是诊断的前提条件。
2.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指标可能升高,一般AST升高比ALT更明显;同时血清胆红素水平可升高,反映肝功能受损及胆红素代谢障碍情况。
凝血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受损。
血清学标志物:血清糖缺乏性转铁蛋白(CDT)等指标有助于辅助诊断,CDT水平升高对酒精性肝病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3.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可发现肝脏回声增强、不均匀等改变,有助于初步判断肝脏病变情况,但特异性相对有限。
CT或MRI:能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形态、结构及病变程度,对于鉴别诊断等有一定帮助。
4.肝活检:是诊断酒精性肝炎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时考虑进行。通过肝活检可以观察肝细胞的病变情况,如肝细胞坏死、炎症浸润等,并能进行纤维化程度的评估等。
五、治疗原则
1.戒酒:这是治疗酒精性肝炎的关键措施。患者必须严格戒酒,因为继续饮酒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即使已经出现肝脏病变,戒酒也有助于病情的缓解和恢复。
2.营养支持: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纠正营养不良,因为长期饮酒往往会导致患者营养状况较差。例如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有助于修复受损的肝细胞等。
3.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使用药物,如抗炎保肝药物等,但具体药物需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患者不可自行用药。
六、预后情况
1.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轻症患者如果能及时戒酒并接受适当治疗,预后相对较好,肝脏炎症可能消退,肝功能逐渐恢复。而中重症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例如一些出现严重黄疸、腹水等表现的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较高。
2.与是否持续戒酒相关:如果患者在治疗后再次饮酒,病情很可能复发并进一步加重,预后会明显变差。所以患者坚持戒酒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若长期大量饮酒导致酒精性肝炎,不仅会严重影响自身健康,还会对胎儿造成极大危害,可能导致胎儿酒精综合征,出现胎儿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问题。所以孕妇必须严格避免饮酒,如有饮酒史且怀疑患有酒精性肝炎,应及时就医检查并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要向医生说明饮酒情况,以便医生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2.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脏等器官尚未发育成熟,绝对禁止饮酒。如果儿童接触到酒精相关情况导致怀疑有肝脏病变类似表现,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肝脏问题,因为儿童一旦出现酒精相关的肝脏损害,后果可能比成人更严重,且诊断和治疗需要特别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
3.老年人:老年人肝脏功能本身有所减退,对酒精的代谢能力下降,更容易受到酒精的损伤而引发酒精性肝炎。老年人患酒精性肝炎后,病情进展可能相对较快,且恢复相对较慢。所以老年人应避免过量饮酒,如有饮酒史且出现乏力、黄疸等可疑症状,应尽早就诊,进行全面检查,及时诊断和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药物对肝脏等器官的影响,因为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用药需要更加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