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肿瘤早期有多种症状表现。肿块方面,口腔内或面部可见异常肿块,不同性质肿瘤质地等有别,儿童、成年人情况不同,长期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及有口腔黏膜慢性刺激病史者发病风险高;疼痛时,良性肿瘤疼痛轻或无,恶性肿瘤疼痛渐重,儿童肿瘤致痛少,成年人恶性肿瘤常见,长期咀嚼槟榔及有口腔感染病史者易出现;溃疡表现为经久不愈、边缘等情况不同,儿童多因创伤,成年人恶性肿瘤常见,不良生活方式及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者易出现;牙齿松动、移位因肿瘤侵犯牙槽骨等,儿童多与良性肿瘤有关,成年人恶性肿瘤常见,不良口腔卫生习惯等易致;面部麻木、疼痛因肿瘤侵犯神经,儿童少见,成年人中恶性肿瘤多见,不良生活方式及有头部外伤病史等易出现相关症状。
表现:口腔内或面部可见异常肿块,可发生于牙龈、颊部、腭部等部位。肿块大小不一,有的可在短期内迅速增大,有的则增长相对缓慢。不同性质的肿瘤,肿块的质地有所不同,如良性肿瘤质地一般较软,边界清楚;恶性肿瘤质地多较硬,边界常不清楚,与周围组织粘连。
年龄因素:儿童时期口腔颌面部肿瘤相对少见,但也可能出现,如淋巴管瘤等,表现为局部柔软的肿块;成年人则各种肿瘤都有可能发生,良性肿瘤如多形性腺瘤,好发于腮腺,表现为耳垂下方或前方的肿块,生长缓慢;恶性肿瘤如鳞状细胞癌,好发于牙龈、颊黏膜等部位,早期可表现为溃疡或肿块。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其肿块出现的概率可能增加,且恶性肿瘤的可能性相对更大。
病史:有口腔黏膜慢性刺激病史,如残根、残冠长期刺激黏膜,可能增加口腔癌的发生风险,进而出现相关肿块症状。
疼痛
表现:早期肿瘤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良性肿瘤一般疼痛较轻或无疼痛,恶性肿瘤常可引起疼痛,且疼痛程度可能逐渐加重。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等。
年龄因素:儿童口腔颌面部肿瘤引起疼痛的情况相对较少,若出现疼痛往往提示肿瘤可能生长较快或有恶变倾向;成年人恶性肿瘤引起疼痛的情况较为常见,如舌癌早期可出现疼痛,且疼痛可能向耳部放射。
生活方式:长期咀嚼槟榔的人群,口腔黏膜受损,易引发口腔癌等肿瘤,可出现疼痛症状,且随着咀嚼槟榔时间的延长,疼痛可能逐渐加重。
病史:有口腔感染病史的患者,若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诱发肿瘤,出现疼痛症状,如慢性根尖周炎长期不愈可能增加牙龈癌的发病风险并引起疼痛。
溃疡
表现:口腔内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溃疡边缘不整齐,基底有硬结,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一般良性溃疡边缘较整齐,基底较软,疼痛相对较轻且可在一段时间内愈合;恶性溃疡则相反,持续不愈且逐渐加重。
年龄因素:儿童口腔颌面部溃疡可能由创伤等因素引起,如咬伤等,一般为良性;成年人恶性肿瘤引起的溃疡较为常见,如口腔癌导致的溃疡,多见于老年患者,且溃疡经久不愈。
生活方式: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可影响机体免疫力,增加肿瘤发生风险,若发生口腔颌面部肿瘤则可能出现溃疡症状,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口腔黏膜环境差,也易出现溃疡且恶变概率增加。
病史: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口腔黏膜易出现病变,如白塞病患者可出现口腔黏膜反复溃疡,若不及时控制,有并发肿瘤的可能。
牙齿松动、移位
表现:肿瘤侵犯牙槽骨或牙周组织时,可导致牙齿松动、移位。良性肿瘤引起的牙齿松动相对较轻,恶性肿瘤引起的牙齿松动可能较为明显且进展较快。
年龄因素:儿童时期口腔颌面部肿瘤较少导致牙齿松动移位,若发生多与良性肿瘤有关,如成釉细胞瘤等;成年人恶性肿瘤如牙龈癌等可侵犯牙槽骨,引起牙齿松动、移位。
生活方式: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可能导致牙周组织疾病,进而增加肿瘤发生风险,若发生肿瘤则可能出现牙齿松动移位等症状,长期单侧咀嚼等不良习惯可能导致牙齿受力不均,也可能与肿瘤发生及牙齿症状有关。
病史:有牙周炎病史的患者,牙周组织长期受损,易引发口腔颌面部肿瘤,从而出现牙齿松动移位等表现,且牙周炎病史越长,相关风险可能越高。
面部麻木、疼痛
表现:肿瘤侵犯神经时,可出现面部麻木、疼痛等症状。如肿瘤侵犯三叉神经,可导致相应区域的面部麻木、疼痛,良性肿瘤引起的神经症状相对较轻,恶性肿瘤引起的神经症状可能更严重且进展快。
年龄因素:儿童时期口腔颌面部肿瘤侵犯神经的情况较少;成年人中,如恶性肿瘤侵犯三叉神经,多见于中老年人,如上颌窦癌等可侵犯三叉神经分支,引起面部麻木疼痛。
生活方式:长期暴露于污染环境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肿瘤发生风险,若肿瘤侵犯神经则出现相应症状,长期精神紧张等可能影响机体对肿瘤的抵御能力,间接与肿瘤发生及神经症状有关。
病史:有头部外伤病史等可能导致神经损伤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若发生口腔颌面部肿瘤,可能更容易出现面部麻木疼痛等神经受累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