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钙血症是血清总钙浓度低于2.2mmol/L或血清游离钙浓度低于1.0mmol/L的病理状态,病因包括维生素D代谢障碍(年龄因素、疾病因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手术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原因(药物影响、大量输血);临床表现有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心血管系统表现、骨骼改变;诊断靠实验室检查(测血清相关指标)和心电图检查;治疗分急性和慢性处理;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各自注意事项。
低钙血症是血清总钙浓度低于2.2mmol/L或血清游离钙浓度低于1.0mmol/L的病理状态,病因包括维生素D代谢障碍(年龄因素、疾病因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手术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原因(药物影响、大量输血);临床表现有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心血管系统表现、骨骼改变;诊断靠实验室检查(测血清相关指标)和心电图检查;治疗分急性和慢性处理;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各自注意事项。
低钙血症是指血清总钙浓度低于2.2mmol/L或血清游离钙浓度低于1.0mmol/L的一种病理状态。
病因
维生素D代谢障碍:
年龄因素:婴幼儿若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日照缺乏,易导致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进而引起低钙血症。例如,纯母乳喂养的婴儿若户外活动少,未及时补充维生素D,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成人中,老年人由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且常存在营养吸收障碍等问题,也容易发生维生素D代谢相关的低钙血症。
疾病因素:患有慢性肝病、肾病等疾病会影响维生素D的代谢。如慢性肾病患者,肾脏羟化维生素D的功能受损,使活性维生素D生成减少,从而影响钙的吸收,引发低钙血症。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手术因素:颈部手术如甲状腺手术等,可能会损伤甲状旁腺,导致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减少。这在甲状腺癌根治术等涉及甲状旁腺附近组织的手术中较为常见,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低钙血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可攻击甲状旁腺,使其功能受损,PTH分泌不足,引发低钙血症。
其他原因: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利尿剂呋塞米等可促进钙的排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低钙血症。此外,化疗药物等也可能影响钙的代谢平衡。
大量输血:库存血中枸橼酸盐含量高,枸橼酸盐可与钙结合,使血钙降低。大量输血时,枸橼酸盐摄入过多,容易引发低钙血症。
临床表现
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患者可出现手足抽搐、感觉异常,如口周、指尖麻木刺痛等。婴幼儿低钙血症还可能表现为惊厥、喉痉挛等,严重时可出现癫痫发作。例如,婴儿低钙惊厥多发生在夜间,发作时双眼上翻、面肌颤动、四肢抽动等。
心血管系统表现:低钙血症可导致心肌收缩力增强,引起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发生心力衰竭。心电图检查可出现QT间期延长等改变。
骨骼改变:慢性低钙血症可影响骨骼的发育和结构,儿童可出现骨骼畸形,如鸡胸、漏斗胸等;成人可出现骨质疏松、骨痛等。
诊断
实验室检查:测定血清总钙、游离钙、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等指标。血清总钙低于2.2mmol/L,游离钙低于1.0mmol/L可诊断为低钙血症。同时,结合甲状旁腺激素和维生素D的测定结果,可进一步明确低钙血症的病因。例如,甲状旁腺激素降低、维生素D降低常见于维生素D缺乏性低钙血症;甲状旁腺激素降低但维生素D正常则可能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引起的低钙血症。
心电图检查:低钙血症患者心电图可出现QT间期延长等异常表现,有助于辅助诊断。
治疗
急性低钙血症的处理:当患者出现严重的手足抽搐、喉痉挛等急性症状时,需立即静脉补充钙剂。可选择葡萄糖酸钙等钙剂缓慢静脉注射。
慢性低钙血症的治疗:对于慢性低钙血症患者,需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低钙血症,需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引起的低钙血症,可补充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低钙血症对其骨骼和神经肌肉发育影响较大。在治疗低钙血症时,需特别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且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时要遵循儿童的剂量标准,避免过量导致中毒等不良反应。同时,要关注儿童的营养状况,保证足够的钙摄入,鼓励儿童多进行户外活动,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
老年人:老年人低钙血症的治疗中,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常患有多种疾病,服用多种药物,在补充钙剂时要考虑药物对钙吸收和代谢的影响。例如,某些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与钙剂合用时需注意间隔时间等。此外,老年人皮肤合成维生素D能力下降,需更注重通过饮食或补充剂来保证维生素D的摄入。
孕妇:孕妇低钙血症可能会影响自身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孕妇需保证充足的钙摄入,除了通过饮食补充外,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同时,要关注维生素D的水平,因为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孕妇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