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肿胀牙齿松动可能由牙周炎、牙龈脓肿、外伤、药物性牙龈增生等引起,牙周炎由局部刺激因素、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致牙龈红肿出血、牙齿松动;牙龈脓肿因局部细菌感染、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致牙龈局部肿胀隆起、疼痛、牙齿松动;外伤由外力撞击、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致牙龈有外伤痕迹、牙齿不同程度松动;药物性牙龈增生由长期服某些药物、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致牙龈增生肿大、牙齿不同程度松动,出现时需及时就医检查,据病因采取相应治疗,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牙周炎
1.成因:
主要是由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长期作用引起。牙菌斑中的细菌会产生毒素,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炎症。牙结石则会进一步加重对牙龈的刺激,导致牙龈肿胀、出血,长期的牙周炎还会破坏牙周膜和牙槽骨,使牙齿支持组织丧失,出现牙齿松动。例如,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70%-80%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炎,其中牙龈肿胀和牙齿松动是常见表现。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牙龈和牙周组织会逐渐发生生理性退变,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牙菌斑等刺激因素的影响而引发牙周炎。老年人由于口腔卫生维护相对较差等原因,患牙周炎导致牙龈肿胀、牙齿松动的比例较高。
生活方式:吸烟是牙周炎的高危因素之一,吸烟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降低局部抵抗力,使牙周炎的发病风险增加,且病情更容易加重,出现牙龈肿胀、牙齿松动等症状。此外,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如不按时刷牙、刷牙方法不正确等,也会促进牙菌斑和牙结石的形成,诱发牙周炎。
病史: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并发牙周炎,且病情往往较为严重,更易出现牙龈肿胀、牙齿松动的情况。
2.表现:牙龈红肿、出血,质地松软,伴有不同程度的牙齿松动。
二、牙龈脓肿
1.成因:
多是由于局部细菌感染引起,比如单个牙齿的牙髓感染未得到及时控制,炎症扩散到牙龈组织,导致牙龈脓肿形成。另外,食物嵌塞也可引起牙龈脓肿,食物残渣长期嵌塞在牙龈缝隙中,滋生细菌,引发牙龈炎症、肿胀,进而形成脓肿。
年龄方面:儿童和青少年如果口腔卫生不良,也可能因局部感染出现牙龈脓肿,导致牙龈肿胀、牙齿松动。儿童可能因为喜欢吃甜食等原因,口腔卫生维护差,容易发生牙龈脓肿。
生活方式: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发生牙龈脓肿。比如一些学生考试期间,由于作息不规律,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牙龈脓肿。
病史:有口腔局部创伤史的患者,如不慎咬伤牙龈等,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引发牙龈脓肿,出现牙龈肿胀、牙齿松动。
2.表现:牙龈局部出现肿胀隆起,有波动感,颜色发红,疼痛明显,牙齿可能伴有松动。
三、外伤
1.成因:
外力撞击是常见原因,比如牙齿受到碰撞、摔倒时面部着地等,会导致牙龈损伤、肿胀,同时可能引起牙齿的支持组织受损,出现牙齿松动。例如,运动时受到撞击,或者儿童在玩耍时不慎摔倒碰到牙齿,都可能造成牙龈肿胀和牙齿松动。
年龄因素:儿童和青少年活泼好动,发生外伤导致牙龈肿胀、牙齿松动的情况相对较多。儿童在奔跑、打闹过程中更容易发生牙齿外伤。
生活方式:从事一些高风险职业或运动的人群,如运动员、建筑工人等,发生外伤的几率较高,更易出现牙龈肿胀和牙齿松动。
病史:有既往牙齿外伤史的患者,牙齿支持组织可能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再次受到轻微外力也可能出现牙龈肿胀、牙齿松动加重的情况。
2.表现:牙龈肿胀部位可能有明显的外伤痕迹,牙齿松动程度根据外伤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可能表现为轻微松动到明显松动。
四、药物性牙龈增生
1.成因: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可引起牙龈纤维增生和肿胀。这些药物会影响牙龈成纤维细胞的代谢等过程,导致牙龈组织增生,进而出现牙龈肿胀,同时可能影响牙齿的稳定性,导致牙齿松动。
年龄方面:不同年龄都可能发生,但是长期服用相关药物的人群都有患病风险,并没有特定的年龄偏向性,不过儿童如果因病情需要长期服用此类药物也可能出现该情况。
生活方式:长期服用特定药物的生活方式是致病的关键,与一般生活方式因素关系不大。
病史:有长期服用相关药物病史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药物性牙龈增生导致的牙龈肿胀、牙齿松动。
2.表现:牙龈呈增生性肿大,颜色淡粉或粉红,质地坚韧,可能覆盖部分牙面,牙齿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松动。
当出现牙龈肿胀牙齿松动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口腔检查、X线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牙周炎需进行牙周序列治疗,包括洗牙、龈下刮治等;牙龈脓肿需切开引流等;外伤则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药物性牙龈增生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要特别注意避免外伤,老年人要注重口腔卫生维护并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