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肝炎病毒标志物等检查,肝功能中ALT、AST反映肝细胞损伤,胆红素反映黄疸情况,白蛋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肝炎病毒标志物可判断乙肝、丙肝、甲肝、戊肝感染状态;影像学检查有腹部超声和CT,可观察肝脏形态结构;肝纤维化指标能反映肝纤维化程度,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相关指标正常范围等有差异,且生活方式等因素会影响各项指标。
一、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检查
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含量较低,当肝细胞受损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ALT、AST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水平升高。例如,在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情况时,ALT和AST往往会明显升高。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其正常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一般来说,成人ALT正常参考值为5~40U/L,AST为8~40U/L。对于儿童,其肝功能指标会随着生长发育而变化,需要参考儿童相应的正常范围。
胆红素: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升高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等情况。例如,肝细胞受损时,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正常成人总胆红素参考值为3.4~17.1μmol/L,直接胆红素为0~6.8μmol/L,间接胆红素为1.7~10.2μmol/L。不同年龄的胆红素正常范围不同,儿童的胆红素水平会因年龄阶段而有所变化,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时胆红素也会升高,但有其特定的变化规律。
白蛋白:由肝细胞合成,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当肝脏病变导致合成功能下降时,白蛋白水平会降低。例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患者常出现白蛋白降低。正常成人白蛋白参考值为40~55g/L,其水平在不同年龄阶段可能因生长发育等因素略有不同,儿童的白蛋白正常范围也与成人有所差异。
2.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
乙肝五项(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用于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及感染的状态。例如,HBsAg阳性表示感染了乙肝病毒;HBsAb阳性表示对乙肝有免疫力,可能是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的抗体,也可能是既往感染乙肝病毒后恢复并产生了抗体。不同性别在乙肝感染和抗体产生方面一般无显著差异,但不同年龄人群感染乙肝的概率不同,新生儿通过母婴传播感染乙肝的风险较高,而成年人感染乙肝多为急性感染,大部分可自愈。
丙肝抗体(抗-HCV)及丙肝RNA:抗-HCV阳性提示可能感染了丙肝病毒,进一步需要检测丙肝RNA来判断病毒是否处于活跃复制状态。例如,丙肝RNA阳性说明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具有传染性。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感染丙肝的风险不同,如曾有输血史、使用过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等有创操作的人群感染丙肝的风险较高。
甲肝抗体(抗-HAVIgM、抗-HAVIgG):抗-HAVIgM阳性提示近期感染甲肝病毒,抗-HAVIgG阳性提示既往感染过甲肝病毒或接种过甲肝疫苗。甲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感染,但儿童感染后多为隐性感染,成人感染后症状相对明显。
戊肝抗体(抗-HEVIgM、抗-HEVIgG):抗-HEVIgM阳性提示近期戊肝病毒感染,抗-HEVIgG阳性提示既往感染。戊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途径,生活方式中不注意饮食卫生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
二、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检查
可以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例如,肝硬化患者超声下可表现为肝脏体积缩小、表面不光滑、实质回声增粗不均匀等;脂肪肝患者可见肝脏回声增强等。不同年龄人群的肝脏超声表现有一定差异,儿童的肝脏超声特点与成人不同,需要结合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判断。对于有肥胖等生活方式因素的人群,超声检查对于发现脂肪肝等病变有重要意义。
2.CT检查
对于肝脏病变的诊断也有重要价值,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形态、结构以及病变的细节。例如,对于肝脏肿瘤的诊断,CT可以帮助判断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在不同年龄人群中,CT检查的适应证和解读需要考虑年龄因素对肝脏解剖和病变表现的影响。生活方式中长期饮酒等因素可能导致肝脏病变,CT检查有助于发现相关病变。
三、肝纤维化指标检查
如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纤维化的程度。例如,肝纤维化时这些指标会升高,通过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评估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进展情况。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的肝纤维化指标正常范围有一定差异,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生活方式中长期的肝脏损伤因素(如长期酗酒、慢性肝炎等)会影响这些指标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