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的表现包括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全身症状(乏力、黄疸)、肝区不适(肝区疼痛);实验室检查有肝功能检查(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异常、白蛋白降低)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乙肝、丙肝等病毒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有腹部超声检查(肝脏形态、大小及实质回声改变)和CT检查(肝脏密度变化);还可通过有创的肝活检明确肝脏炎症程度和病变类型。
一、症状表现
(一)消化道症状
1.食欲减退:肝炎患者常出现食欲明显下降的情况,对以往喜欢的食物也提不起兴趣,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影响了消化液的分泌和代谢功能,使得胃肠道消化吸收能力减弱,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吃奶量减少等情况。
2.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有恶心感,严重时可出现呕吐症状,尤其是在进食油腻食物后更为明显,这与肝脏对胆红素等物质代谢异常以及胃肠道受到影响有关,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可能有所差异,比如儿童可能因呕吐导致脱水等情况需特别关注。
(二)全身症状
1.乏力:患者会感到全身疲倦、没有力气,即使经过休息也难以缓解,这是由于肝脏代谢功能障碍,能量产生不足等原因导致,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出现,老年人可能原本活动量就小,乏力表现可能更易被忽视。
2.黄疸:皮肤和巩膜发黄是肝炎常见的重要表现之一,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是导致黄疸的原因,新生儿黄疸可能是生理性或病理性,若为病理性黄疸且考虑肝炎因素需及时排查,成人黄疸则可能提示肝脏炎症损伤较重等情况。
(三)肝区不适
1.肝区疼痛:右上腹肝区部位可能有隐痛、胀痛或钝痛等感觉,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右肩部等部位,这是因为肝脏炎症导致肝包膜受到牵拉等原因引起,不同人群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述可能不同。
二、实验室检查
(一)肝功能检查
1.转氨酶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转氨酶指标通常会明显升高,一般来说,ALT在肝炎时升高更为显著,这是因为肝细胞受损后,细胞内的转氨酶释放到血液中,从而导致血液中酶的浓度升高,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参考值略有差异,比如儿童的转氨酶正常范围与成人有所不同。
2.胆红素异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等可能出现异常,如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的比例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反映了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出现障碍,对于新生儿黄疸相关肝炎,胆红素指标变化监测尤为重要。
3.白蛋白降低:肝脏合成白蛋白的功能受损时,血清白蛋白水平会降低,白蛋白降低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水肿等情况,尤其是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更容易出现白蛋白降低的情况,不同年龄人群白蛋白正常范围不同,老年人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可能会影响判断。
(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1.乙肝标志物检测:如果是乙型肝炎,可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等指标,HBsAg阳性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丙肝标志物检测则包括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等,抗-HCV阳性提示可能感染丙肝病毒,进一步检测HCV-RNA可明确病毒是否处于复制活跃状态,不同人群感染肝炎病毒后的标志物表现可能因免疫状态等因素有所不同。
2.其他肝炎病毒检测:如甲肝抗体检测,甲肝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甲肝病毒;戊肝抗体检测,戊肝IgM抗体阳性提示戊型肝炎病毒近期感染等,不同肝炎病毒的检测指标和意义不同,对于诊断具体是哪种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炎有重要价值。
三、影像学检查
(一)腹部超声检查
1.肝脏形态和大小变化:通过超声可以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肝炎患者可能出现肝脏肿大等情况,肝脏边缘可能变得不光滑等,对于儿童和成人的检查都可以进行,儿童肝脏相对较大,超声检查时需注意操作规范,老年人肝脏可能因萎缩等有不同表现。
2.实质回声改变:肝脏实质的回声可能会出现异常,如回声增粗、增强等情况,这反映了肝脏内部组织结构的改变,不同类型的肝炎可能有不同的回声表现特点,比如乙肝和丙肝导致的肝脏回声改变可能有一定差异。
(二)CT检查
1.肝脏密度变化:CT检查可以显示肝脏的密度情况,肝炎患者可能出现肝脏密度不均匀等改变,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肝炎诊断有辅助作用,比如可以更清晰地观察肝脏有无占位性病变等情况,儿童进行CT检查时需考虑辐射剂量等问题,要权衡检查的必要性和辐射风险。
四、肝活检(有创检查,可根据情况选择)
通过肝穿刺获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能够明确肝脏炎症的程度、病变的类型等,比如可以判断是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还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具体类型,对于一些诊断不明确的肝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肝活检,但该检查有一定创伤性,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不同年龄人群进行肝活检时的风险和操作注意事项不同,比如儿童进行肝活检需更加谨慎,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