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炎是咽部炎症,包括鼻咽、口咽和喉咽等部位,局部有干燥、灼热、疼痛等症状,全身症状一般较轻,检查见咽部黏膜改变,病因有感染和非感染因素,治疗依病因对症或去除病因;扁桃体炎多为腭扁桃体炎症,局部咽痛剧烈、有分泌物等,全身症状急性时明显,检查见扁桃体充血肿胀等,病因主要是感染,治疗急性以一般、抗生素、局部治疗为主,慢性频繁发作可考虑手术,两者在多方面存在区别需准确诊断治疗。
一、解剖部位差异
咽炎是发生在咽部的炎症,咽部包括鼻咽、口咽和喉咽等部位。扁桃体炎则是扁桃体的炎症,扁桃体分为腭扁桃体、咽扁桃体和舌扁桃体等,临床上所说的扁桃体炎多为腭扁桃体的炎症。
二、症状表现区别
咽炎症状:
局部症状:一般有咽部干燥、灼热、疼痛等,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吞咽时症状可能加重。部分患者会有咽部异物感,总感觉有东西卡在喉咙里。例如急性咽炎患者,初期可能感觉咽部干燥、发紧,随后疼痛逐渐明显。对于儿童患者,可能因咽部不适而出现拒食等情况,这与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主要通过行为表现相关。
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如急性咽炎患者可能有低热、头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而慢性咽炎全身症状多不明显。
扁桃体炎症状:
局部症状:急性扁桃体炎时,咽痛较为剧烈,常放射至耳部,吞咽困难明显,儿童可能因吞咽疼痛而流口水。扁桃体表面可见白色或黄色分泌物,严重时会融合成伪膜。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常有咽部异物感,反复发作的咽痛史,扁桃体隐窝内可能会有干酪样分泌物排出。
全身症状:急性扁桃体炎全身症状较明显,可有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有寒战、头痛、食欲减退、乏力等全身不适,小儿可能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慢性扁桃体炎全身症状多不明显。
三、检查体征差异
咽炎检查:
咽部黏膜:急性咽炎时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表面可见黄白色点状渗出物。慢性咽炎时咽部黏膜慢性充血,血管扩张,咽后壁有较多散在的淋巴滤泡,可有少量黏稠分泌物附着。
扁桃体炎检查:
扁桃体:急性扁桃体炎时,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有脓性分泌物,有时可融合成假膜,假膜局限于扁桃体表面,不易擦去。慢性扁桃体炎时,扁桃体大小不一,表面可见瘢痕,凹凸不平,隐窝口可见黄白色点状栓塞物,有时下颌角淋巴结会肿大。
四、病因及发病机制区别
咽炎病因:
感染因素:病毒感染如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可引起咽炎,细菌感染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也可导致,不过相对扁桃体炎,细菌感染引起咽炎的比例可能稍低。例如在儿童群体中,病毒感染引起的咽炎较为常见,可能与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病毒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有关。
非感染因素: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粉尘刺激等;理化因素如过热、过冷的空气,过度吸烟、饮酒等都可引发咽炎。另外,过敏反应也可能导致咽炎,如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咽部出现过敏反应性炎症。
扁桃体炎病因:
感染因素:主要致病菌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此外,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也可引起。扁桃体炎的发生与病原体在扁桃体隐窝内繁殖有关,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原体大量繁殖引发炎症。儿童时期,扁桃体是免疫器官,接触病原体的机会较多,所以儿童扁桃体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例如在学龄儿童中,由于学习压力、环境等因素,抵抗力可能波动,容易发生扁桃体炎。
非感染因素:较少见,可能与扁桃体组织的自身免疫反应等有关。
五、治疗原则区别
咽炎治疗:
病毒感染性咽炎: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如使用含漱液保持口腔清洁,缓解咽部不适,患者要注意休息,多饮水,多数可自行恢复。例如使用生理盐水含漱,每天数次,可减轻咽部炎症反应。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保证其充足的休息和水分摄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细菌感染性咽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等,但要注意患者的过敏史等情况。同时可辅助使用局部含片、喷雾等药物缓解症状。
非感染性咽炎:要去除病因,如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对于过敏引起的咽炎,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必要时使用抗过敏药物。
扁桃体炎治疗:
急性扁桃体炎:
一般治疗:患者要卧床休息,进流质饮食,多饮水,加强营养等。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保证营养摄入,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恢复。
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给药途径(口服或静脉给药)。如果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头孢菌素类等其他抗生素。
局部治疗:使用含漱液漱口,如复方硼砂含漱液等,可清洁口腔,减轻扁桃体表面的炎症。
慢性扁桃体炎:如果发作频繁,可考虑手术切除扁桃体,但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于儿童患者,要综合考虑扁桃体的免疫功能等情况,因为儿童扁桃体在免疫防御中还有一定作用,手术需谨慎。例如对于每年发作超过7-8次的慢性扁桃体炎患儿,可在适当年龄考虑手术,但要评估手术风险和收益。
总之,咽炎和扁桃体炎在解剖部位、症状、检查、病因及治疗等方面均有区别,临床医生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