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会引发多种症状,全身症状有乏力(与肝脏功能受损致能量代谢紊乱有关,长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易发生)和发热(肝脏炎症反应激活免疫系统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儿童需关注);消化道症状包括食欲减退(因肝脏分泌胆汁功能受影响及胃肠道黏膜水肿等)、恶心呕吐(与肝脏功能受损致胃肠道功能紊乱等有关,儿童需防脱水)、腹胀(因肝脏病变致胃肠道蠕动和消化功能受影响,老年人腹胀可能更明显);黄疸相关症状有皮肤巩膜黄染(肝细胞受损影响胆红素代谢致其沉积)、尿色加深(血液胆红素升高致尿液胆红素含量增加);肝区相关症状为肝区不适或疼痛(肝脏包膜受炎症刺激牵拉所致,病毒性肝炎患者需定期监测);其他症状有肝脾肿大(肝脏炎症致肝细胞肿胀增生等及脾脏代偿性肿大,儿童需考虑特殊类型肝炎)、出血倾向(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功能受影响致凝血功能障碍,老年人出血倾向可能更明显)。
一、全身症状
(一)乏力
肝炎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这是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其机制可能与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能量代谢紊乱有关。例如,肝细胞受损影响了三磷酸腺苷(ATP)的生成,而ATP是人体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能量供应不足就会使患者出现乏力感。不同年龄、性别的肝炎患者均可能出现,对于生活方式方面,如果本身有长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更容易发生肝炎相关乏力,因为酒精对肝脏的损害会加重肝脏功能的紊乱。
(二)发热
部分肝炎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一般为低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这是因为肝脏炎症反应会激活免疫系统,引起体内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而发热。儿童肝炎患者发热时需特别关注,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发热可能会对儿童的生理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如影响儿童的精神状态、食欲等,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其他伴随症状。
二、消化道症状
(一)食欲减退
肝炎患者往往食欲明显减退,看到食物没有兴趣。这是因为肝脏是消化腺之一,肝炎时肝脏分泌胆汁的功能受到影响,胆汁是帮助消化脂肪的重要物质,胆汁分泌不足会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同时肝脏功能异常还会导致胃肠道黏膜水肿等,进一步影响消化功能,从而引起食欲减退。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患者都会出现,对于有既往肝炎病史的人群,食欲减退可能是疾病复发或活动的一个信号,需要引起重视。
(二)恶心、呕吐
肝炎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症状。这与肝脏功能受损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和运动功能紊乱有关。例如,肝脏对一些毒素的代谢能力下降,血液中毒素积聚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另外,肝炎引起的胃肠黏膜炎症也会导致这种症状的出现。儿童肝炎患者发生恶心、呕吐时,要注意防止脱水等情况,因为儿童体液调节能力相对较弱,频繁的恶心、呕吐容易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
(三)腹胀
肝炎患者可能出现腹胀症状。主要是由于肝脏病变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发酵产气增多,从而引起腹胀。老年人患肝炎时,由于其胃肠功能本身相对较弱,腹胀症状可能会更为明显,需要注意饮食的调整,避免进食易产气的食物等。
三、黄疸相关症状
(一)皮肤、巩膜黄染
当肝炎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时,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正常情况下,胆红素的生成、摄取、结合、转运和排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肝炎时肝细胞受损,影响了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使得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胆红素沉积在皮肤和巩膜等组织中就会引起黄染。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都可能出现,新生儿患肝炎出现黄疸时,需要及时就医,因为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高胆红素血症可能会导致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二)尿色加深
肝炎患者的尿液颜色会加深,可呈浓茶色。这是因为血液中胆红素升高,经过肾脏代谢后,尿液中胆红素含量增加,从而使尿色加深。对于有肝炎病史的人群,一旦发现尿色异常加深,应警惕肝炎病情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四、肝区相关症状
(一)肝区不适或疼痛
肝炎患者常感到肝区有不适或隐痛、胀痛等症状。这是因为肝脏包膜受到炎症刺激,肝包膜上有丰富的神经末梢,炎症引起的肿胀等会牵拉肝包膜,从而产生疼痛或不适感觉。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均可能出现,对于患有病毒性肝炎的人群,如乙肝患者,肝区不适可能与病毒对肝脏的持续损伤有关,需要定期监测肝脏情况。
五、其他症状
(一)肝脾肿大
部分肝炎患者可出现肝脾肿大。通过触诊或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肝脏和脾脏体积增大。这是因为肝脏炎症刺激导致肝细胞肿胀、增生等,脾脏也会因为免疫反应等原因出现代偿性肿大。儿童肝炎患者出现肝脾肿大时,要考虑到可能是一些特殊类型肝炎的表现,如儿童乙型肝炎等,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二)出血倾向
一些严重的肝炎患者可能出现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等。这是由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受到影响,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出现出血倾向。老年人患肝炎时,本身凝血功能可能就相对较弱,出血倾向可能会更为明显,需要注意避免外伤等情况,防止出血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