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耳聋是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内听力急剧下降,多单侧发病。可能病因有血管性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因素、膜迷路破裂等。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伴耳鸣等,诊断需听力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包括改善内耳微循环、糖皮质激素治疗、溶栓抗凝药物、高压氧治疗等。预后与发病年龄、听力损失程度、治疗开始时间等有关,部分经治可改善,部分遗留听力障碍需康复干预。
突发耳聋的可能病因
1.血管性因素:内耳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内听动脉,各种原因导致内听动脉痉挛、栓塞等可引起内耳缺血缺氧,从而引发突发耳聋。例如,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较大时,可能影响内听动脉的血流,增加突发耳聋的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导致血管病变,使内听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影响血液供应。
2.病毒感染:多种病毒可引起突发耳聋,如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病毒感染后可直接侵犯内耳组织,引起内耳炎症反应,导致听力下降。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感染病毒后更易发生相关病变引发突发耳聋;而有慢性病史如糖尿病的人群,感染病毒后身体抵抗力更弱,也更容易受病毒影响出现突发耳聋。
3.自身免疫性因素:自身免疫反应可攻击内耳组织,导致突发耳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异常,容易误将内耳组织当作外来抗原进行攻击,引发内耳损伤,出现听力突然下降的情况;中青年人群相对更易发生自身免疫相关的疾病,从而增加突发耳聋的发病几率。
4.膜迷路破裂:头部外伤、过度用力等因素可能导致膜迷路破裂,引起内耳液体成分改变,影响听力。有头部外伤史的人群,尤其是头部受到撞击等情况后,需警惕膜迷路破裂引发突发耳聋;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有剧烈运动习惯的人群,也可能因过度用力等原因增加膜迷路破裂的风险。
突发耳聋的临床表现
1.听力下降:多为单侧耳朵突然出现听力明显减退,可伴有耳鸣,耳鸣的声音多样,如蝉鸣声、嗡嗡声等,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耳闷胀感、眩晕等症状。儿童患者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表现为对声音反应迟钝、看电视音量调得比往常大等;老年患者突发耳聋时,除听力下降外,可能更容易忽视自身症状,需要家人密切观察其对周围声音的反应。
2.其他伴随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对于伴有眩晕的患者,在活动时可能会加重眩晕感,需要卧床休息以避免摔倒等意外发生;儿童患者若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等情况发生。
突发耳聋的诊断方法
1.听力检查:纯音测听是诊断突发耳聋的重要方法,可明确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听觉诱发电位检查能更客观地反映听神经及听觉中枢的功能状态。儿童进行听力检查时需要更耐心的引导和合适的测试方法,如行为测听等;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存在其他耳部退行性病变,在解读听力检查结果时需结合其整体健康状况综合判断。
2.影像学检查:颞骨CT可排除中耳、内耳的结构异常,如听骨链破坏、内耳畸形等;磁共振成像(MRI)有助于发现内听道及颅内是否存在病变,如肿瘤、血管畸形等。对于儿童患者,MRI检查需注意辐射剂量等问题,尽量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检查参数;老年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时需考虑其是否有金属植入物等情况,提前做好评估。
突发耳聋的治疗原则
1.改善内耳微循环:常用药物如银杏叶制剂等,可扩张血管,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对于有出血倾向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时需谨慎评估,避免增加出血风险;儿童患者一般不优先选择改善微循环的药物,除非有明确的适应证且在严密监测下使用。
2.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减轻内耳炎症反应,常用药物如泼尼松等。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注意其可能的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消化道溃疡等;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问题,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加强骨密度监测等;儿童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更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权衡利弊后谨慎使用。
3.溶栓和抗凝药物:对于考虑有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可使用溶栓和抗凝药物,如尿激酶等。但这类药物使用风险较高,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儿童患者一般不使用溶栓和抗凝药物,除非是极为特殊的情况且经过充分评估。
4.高压氧治疗:通过提高血氧分压,改善内耳缺氧状态。在进行高压氧治疗时,需注意患者是否有中耳气压伤等禁忌证;儿童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时需有专人陪护,确保治疗安全。
突发耳聋的预后情况
1.影响预后的因素:发病年龄较轻、听力损失程度较轻、治疗开始时间早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而发病年龄较大、听力损失严重、治疗不及时的患者预后较差。儿童患者由于其内耳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治疗不及时也可能影响最终的听力恢复情况;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衰退,预后相对更受限制。
2.预后转归:部分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听力可明显改善甚至恢复正常;也有部分患者听力改善不明显,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对于遗留听力障碍的患者,需尽早进行听力康复干预,如佩戴助听器等,儿童患者佩戴助听器后还需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以最大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