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败血症早期有多种表现,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包括发热(持续或间歇,体温38℃-40℃,无特异性热型)、寒战;局部感染相关症状如导管相关感染(中心静脉或导尿管周围炎症)、原发感染灶表现(肺部或腹腔感染前驱症状);其他系统早期症状有消化系统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神经系统的头痛、精神状态改变;特殊人群如儿童症状不典型、老年症状不明显且易被基础病掩盖、免疫抑制患者症状隐匿。
一、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1.发热表现
体温变化:真菌性败血症患者早期多有发热症状,可表现为持续或间歇性发热,体温可波动在38℃-40℃左右。部分免疫力低下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严重烧伤患者等,发热可能不典型,可表现为低热或中等度热。这是因为真菌作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炎症反应,从而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引起发热。
热型特点:一般无特异性热型,与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热型可能有所不同,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呈现弛张热或稽留热等。例如,念珠菌引起的败血症,发热可呈弛张热,体温波动较大,一天内温差可达2℃以上。
2.寒战情况
患者早期常伴有寒战,这是由于病原菌在体内大量繁殖,释放内毒素等致热物质,刺激机体的交感神经,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收缩而产生寒战。在免疫力极度低下的患者,如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寒战可能不明显,但发热相对更隐匿。
二、局部感染相关症状
1.导管相关感染症状(若有留置导管情况)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如果患者有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早期可能出现导管局部的炎症表现,如导管周围皮肤红肿、疼痛、有渗出等。这是因为真菌可沿导管侵入血液,在导管周围定植并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对于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如接受长期静脉营养支持的患者,更易发生真菌性导管相关感染,早期局部症状可能不典型,需密切观察导管周围皮肤及导管出口处情况。
导尿管相关: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发生真菌性败血症时,早期可能出现尿道局部不适,尿液可能无明显浑浊,但镜检可发现真菌菌丝等。这是因为真菌可通过尿道逆行感染或血行播散至泌尿系统,在导尿管周围或泌尿系统定植引起局部炎症。
2.原发感染灶表现
肺部感染相关:如果真菌性败血症由肺部真菌感染血行播散引起,早期可能有肺部感染的前驱症状,如咳嗽、咳痰,痰量一般较少,可为白色黏痰。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咳嗽、咳痰症状可能被原发病掩盖,需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加重的情况。
腹腔感染相关:腹腔内存在真菌感染病灶时,如腹腔脓肿等,早期可能有腹痛、腹胀等表现,但症状相对不特异。对于腹部手术后患者,若发生真菌性败血症,早期腹痛可能与手术切口疼痛等混淆,需结合全身症状综合判断。
三、其他系统早期表现
1.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减退:患者早期常出现食欲减退,这与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有关。真菌性败血症时,炎症介质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使患者对食物的欲望降低。儿童患者若发生真菌性败血症,可能表现为拒食,影响营养摄入,进一步加重机体的虚弱状态。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这是由于感染导致胃肠道蠕动功能失调,以及毒素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对于老年患者,胃肠道功能本身较弱,恶心、呕吐症状可能更易出现,且需警惕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
2.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早期可能出现头痛症状,这是因为真菌毒素或炎症介质可通过血-脑屏障影响神经系统,引起头痛。儿童患者若发生真菌性败血症,头痛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需引起家长重视。对于有基础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头痛症状可能被原发病干扰,需仔细鉴别。
精神状态改变:部分患者早期可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等精神状态改变,这是由于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或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影响了大脑的功能。在婴幼儿患者中,精神状态改变可能更为明显,如原本活泼的婴儿变得嗜睡、反应迟钝等。
四、特殊人群的早期症状特点
1.儿童患者
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真菌性败血症早期症状可能更不典型。除了常见的发热、寒战外,可能更早出现烦躁不安、喂养困难等表现。例如,婴儿真菌性败血症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体温不稳定、拒奶、哭闹等,容易被忽视。这是因为儿童的临床表现不如成人典型,需要医护人员和家长密切观察儿童的一般状况变化。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低下,真菌性败血症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发热可能不显著,甚至体温正常,但可能出现精神差、乏力、食欲明显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同时,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可能掩盖真菌性败血症的早期症状,增加诊断难度。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真菌性败血症时,可能仅表现为血糖控制不佳,同时伴有乏力等全身症状,需综合考虑感染因素。
3.免疫抑制患者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器官移植后患者,发生真菌性败血症早期症状更隐匿。发热可能不明显,局部感染症状也可能不典型,因为免疫抑制状态下机体的炎症反应被抑制。这些患者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不适,如轻度乏力、轻度咳嗽等,容易被忽略,需要通过密切监测血常规、血培养等检查来早期发现真菌性败血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