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左肱骨骨折后康复分早期(1-2周)、中期(2-4周)、后期(4周以上)阶段进行不同活动锻炼,且需关注个性化差异及安全舒适,早期进行手指、手腕活动和肩部肌肉等长收缩;中期开展肘关节小范围活动和上臂肌肉助力活动;后期增加肘关节较大范围活动及肩关节、上肢综合功能活动,不同年龄小孩恢复情况不同,锻炼要确保安全舒适。
一、早期阶段(骨折后1-2周)
1.手指及手腕活动
对于小孩左肱骨骨折后,在早期可进行手指的主动屈伸活动以及手腕的小幅度活动。手指每天可多次进行屈伸,每次屈伸尽量达到最大范围,以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也有助于骨折部位的恢复。因为手部的活动可以带动上肢的血液循环,对于骨折局部的血供有一定改善作用,而且能维持手部肌肉的基本功能,避免长时间固定导致手部肌肉废用性萎缩。
此阶段要根据小孩的耐受程度进行活动,由于小孩年龄小,活动时需家长在旁协助并观察小孩的反应,避免过度活动引起疼痛或影响骨折固定。
2.肩部肌肉等长收缩
引导小孩进行肩部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让小孩放松肩部,然后用力收缩肩部肌肉,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进行。等长收缩可以维持肩部肌肉的力量,防止肌肉萎缩,因为在骨折早期,骨折端相对不稳定,不能进行大幅度的关节活动,通过等长收缩能在不影响骨折端的情况下维持肌肉功能。
要注意等长收缩的力度适中,对于低龄儿童需耐心引导,让其理解配合的重要性,同时观察小孩的面色等反应,若出现不适要及时停止。
二、中期阶段(骨折后2-4周)
1.肘关节小范围活动
在骨折部位相对稳定后,可逐渐进行肘关节的小范围活动。比如让小孩缓慢地屈曲和伸展肘关节,但活动范围要控制在较小的程度,避免引起骨折部位的疼痛和移位。可以在家长的辅助下,轻轻地帮助小孩进行肘关节的屈伸动作,每次活动次数根据小孩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这是因为随着骨折愈合的进展,肘关节可以开始进行一定程度的活动来恢复其功能,小范围活动有助于逐步恢复关节的活动度。
活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小孩的感受,若小孩表示疼痛加剧或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咨询医生。对于年龄稍大一些能够配合的小孩,可以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其主动参与活动,但仍需严格控制活动范围。
2.上臂肌肉的助力活动
指导小孩进行上臂肌肉的助力活动,例如可以让小孩用健侧手臂辅助患侧手臂进行一些轻度的上举等动作。助力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侧上肢肌肉的力量,同时逐步恢复上肢的活动功能。健侧手臂的辅助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给患侧手臂带来过大的负担。这是因为在中期骨折有了一定的稳定性,通过助力活动可以进一步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善。
对于低龄儿童,家长要更好地把握助力的程度,确保活动安全且有效,同时要根据小孩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助力活动的难度和强度。
三、后期阶段(骨折后4周以上)
1.肘关节较大范围活动
当骨折愈合较好时,可逐渐增加肘关节的活动范围。让小孩进行主动的肘关节屈伸活动,从较小的范围开始逐渐扩大,比如可以让小孩尝试用患侧手臂去触摸同侧肩部等动作,但要注意活动速度要缓慢,避免暴力活动。随着骨折的进一步愈合稳定,肘关节可以逐步恢复到接近正常的活动范围,这有助于恢复上肢的整体功能。
在这个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小孩的关节活动情况和疼痛反应,如果出现活动受限或疼痛明显加重,应暂停活动并咨询医生。对于年龄较大、恢复较好的小孩,可以鼓励其逐渐增加活动的难度和幅度,但始终要以小孩的舒适度为标准。
2.肩关节及上肢的综合功能活动
开始进行肩关节及上肢的综合功能活动,比如让小孩进行上举、外展等动作。可以通过让小孩做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来促进功能恢复,如用患侧手臂拿取较轻的物品等。综合功能活动有助于恢复上肢的整体运动功能,使小孩能够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活动能力。
要根据小孩的恢复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对于特殊情况的小孩,如骨折愈合较慢等,要适当调整活动计划。同时,要关注小孩在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状态,鼓励小孩积极参与康复锻炼,增强其恢复的信心。
四、注意事项
1.个性化差异
不同年龄的小孩恢复情况不同,低龄儿童骨折愈合相对较快,但活动配合度较差,所以在康复锻炼时更需要家长的耐心协助和密切观察;年龄稍大的儿童恢复速度可能相对慢一些,但自主配合度较高,可以适当增加活动的难度和强度。例如,3-5岁的小孩在康复锻炼时,家长要更多地以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其进行活动,而7-10岁的儿童可以逐步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功能活动。
对于有特殊病史的小孩,如既往有肌肉疾病等情况,在进行锻炼时要更加谨慎,需在医生的详细评估后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避免因锻炼不当加重病情。
2.安全与舒适
整个锻炼过程要确保安全,避免再次损伤骨折部位。锻炼时要使用合适的固定装置,保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同时要注重小孩的舒适度,若小孩在锻炼过程中出现哭闹、疼痛难忍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锻炼,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在进行肘关节活动时,要缓慢轻柔,避免快速用力导致骨折端移位或引起小孩的疼痛抵触。
锻炼环境要舒适、安全,避免在过于滑溜或有障碍物的地方进行锻炼,防止小孩在活动过程中摔倒等意外情况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