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可通过临床症状表现、临床检查指标及口腔卫生状况评估来判断,临床症状有牙龈出血、红肿、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等;临床检查指标包括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牙槽骨吸收等;口腔卫生状况评估涉及菌斑指数、软垢指数等,综合这些可准确判断牙周病及严重程度以采取相应措施。
一、临床症状表现
1.牙龈出血
表现:刷牙时牙龈出血是牙周病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在健康的牙龈状态下,刷牙等轻度刺激不会引起出血,而牙周病患者的牙龈组织处于炎症状态,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受到机械刺激时容易破裂出血。不同年龄段人群牙龈出血的频率和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儿童若口腔卫生不良也可能出现牙龈出血,可能与菌斑堆积有关;老年人由于牙龈萎缩等因素,牙龈出血的表现可能相对隐匿。
意义:牙龈出血提示牙龈组织存在炎症,是牙周病的重要信号之一,需要进一步检查牙周情况。
2.牙龈红肿
表现:牙龈颜色变为鲜红或暗红,质地变得松软,肿胀隆起。年轻人可能因饮食不均衡、口腔卫生习惯不佳等导致牙龈红肿,例如长期食用辛辣刺激食物且未良好刷牙的年轻人;老年人可能合并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加重牙龈红肿的程度,使炎症更难控制。
意义:牙龈红肿是牙龈炎症的典型表现,说明牙周组织处于活跃的炎症阶段,需要评估牙周病的严重程度。
3.牙周袋形成
表现:牙周探诊时可发现牙周袋,牙周袋是病理性加深的龈沟。通过牙周探针测量,正常龈沟深度一般不超过3mm,当牙周袋形成时,深度会超过3mm,且可能伴有袋内溢脓等情况。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牙周袋形成的速度和程度不同,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会加速牙周袋的形成和牙周组织的破坏。
意义:牙周袋的形成是牙周组织破坏的重要标志,意味着牙槽骨开始吸收,牙周病已进展到一定阶段。
4.牙齿松动
表现:随着牙周病的进展,牙槽骨吸收严重时,牙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早期可能仅有轻微松动,咀嚼时感觉不适,逐渐发展为牙齿松动度增加,甚至影响咀嚼功能。孕妇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使原本轻微的牙周病加重,出现牙齿松动情况;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牙槽骨密度降低,牙齿松动的风险也会增加。
意义:牙齿松动表明牙周支持组织破坏严重,是牙周病较为严重的阶段表现。
二、临床检查指标
1.牙周探诊深度(PD)
测量方法:使用牙周探针进行测量,将探针沿牙面进入牙周袋,记录探针尖端所到达的位置与龈缘的距离。
意义:正常牙周探诊深度一般≤3mm,PD≥4mm通常提示有较深的牙周袋形成,牙周组织破坏较明显。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正常牙周探诊深度范围基本一致,但老年人由于牙周组织的生理性退变,可能探诊深度会相对接近3mm的上限。
2.附着丧失(AL)
计算方法:附着丧失是指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导致临床附着水平较正常情况丧失的程度,计算公式为AL=探诊深度-龈沟底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
意义:附着丧失是诊断牙周病的关键指标之一,它反映了牙周组织附着结构的破坏程度,附着丧失的存在意味着牙周病的发生和进展。
3.牙槽骨吸收
检查方法:通过X线片等影像学检查来观察牙槽骨的高度和形态。常用的有根尖片等,可以清晰显示牙槽骨的吸收情况,如牙槽骨高度降低、牙槽嵴顶变平或呈虫蚀状等。
意义:牙槽骨吸收是牙周病的一个重要病理改变,牙槽骨吸收的程度和范围与牙周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X线片检查对于评估牙周病的进展和制定治疗计划具有重要意义。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牙槽骨的变化可能与恒牙萌出等因素有关,在检查牙槽骨吸收时需要结合儿童的具体生长情况进行判断;老年人牙槽骨吸收可能与全身健康状况、口腔卫生习惯等多种因素相关。
三、口腔卫生状况评估
1.菌斑指数
评估方法:根据牙面菌斑的分布范围和量进行评分,一般分为0-5级。0级表示牙面无菌斑;1级表示牙面有少量菌斑,仅在龈缘处可见点状菌斑;2级表示牙面有中等量菌斑,菌斑覆盖面积不超过牙面的1/3;3级表示牙面有较多菌斑,菌斑覆盖面积超过牙面的1/3但不超过2/3;4级表示牙面有大量菌斑,菌斑覆盖面积超过牙面的2/3。
意义:菌斑指数可以反映口腔卫生状况,菌斑是引起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菌斑指数高提示口腔卫生不良,患牙周病的风险增加。不同年龄层人群菌斑指数的正常范围相对一致,但儿童由于口腔清洁能力较弱,更容易出现菌斑堆积,需要加强口腔卫生指导;老年人可能因手部活动不便等原因,菌斑控制相对困难,菌斑指数往往较高。
2.软垢指数
评估方法:根据牙面软垢的量和分布进行评分,分为0-3级。0级表示无软垢;1级表示软垢覆盖牙面不超过1/3;2级表示软垢覆盖牙面1/3-2/3;3级表示软垢覆盖牙面超过2/3。
意义:软垢指数也能反映口腔清洁程度,软垢容易吸附菌斑,进而引发牙周组织炎症,软垢指数高同样提示口腔卫生需要改善。儿童和老年人的软垢指数情况与菌斑指数类似,儿童可能因饮食中糖分摄入等因素导致软垢形成较快;老年人可能由于唾液分泌减少等原因,软垢更容易附着。
通过以上临床症状表现、临床检查指标以及口腔卫生状况评估等多方面的综合判断,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是否患有牙周病以及牙周病的严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