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骨折治疗分保守和手术。保守适用于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不影响骨盆环稳定者,包括卧床休息、疼痛管理、康复锻炼;手术用于移位明显影响骨盆环稳定或伴神经损伤者,方式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术后护理包括伤口和生命体征监测,康复训练分早期、中期、后期,各期有不同训练内容,需依患者年龄等调整。
一、保守治疗
1.适用情况
对于无明显移位的骶骨骨折,尤其是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多采用保守治疗。例如,一些稳定性较好的骶骨裂纹骨折,通过保守治疗可获得较好预后。
对于有轻度移位但不影响骨盆环稳定性的骶骨骨折,也可考虑保守治疗。
2.具体措施
卧床休息: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一般卧床时间为6-8周。卧床期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骨折部位再次移位。例如,可采用仰卧位,在腰部下方垫薄枕,使腰部保持轻度前凸,以缓解骨折部位的压力。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生长潜力大,卧床休息时更要注意防止褥疮等并发症,因为儿童皮肤相对娇嫩,长期卧床受压容易出现皮肤问题。
疼痛管理:可以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来缓解疼痛,但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对于儿童患者,应谨慎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优先选择物理止痛等方法。例如,对于成年患者,可口服布洛芬等药物,但需注意其可能存在的胃肠道刺激等不良反应。同时,还可以采用局部冷敷等物理方法辅助止痛,在受伤后的72小时内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可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
康复锻炼:在卧床期间,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肌肉萎缩。对于儿童患者,康复锻炼的强度和方式要根据其年龄和骨折恢复情况进行调整,避免过度锻炼影响骨折愈合。一般在骨折后2-3周开始逐步进行下肢肌肉的收缩舒张锻炼,随着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锻炼的幅度和强度。
二、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
移位明显且影响骨盆环稳定性的骶骨骨折:当骶骨骨折导致骨盆环明显移位,影响骨盆的稳定性,如垂直移位、旋转不稳定等情况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例如,一些严重的粉碎性骶骨骨折合并骨盆环不稳定的患者,手术是恢复骨盆稳定性的关键。
伴有神经损伤的骶骨骨折:如果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如马尾神经损伤等,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解除神经压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时机的把握可能略有不同,但一般来说,一旦明确有神经损伤,应尽快评估手术指征并安排手术。
2.手术方式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开骨折部位,将移位的骨折块复位,然后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进行固定。对于成人患者,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和固定方式。例如,对于较为复杂的骶骨骨折,可能需要多种内固定材料联合使用。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的生长特性,在选择内固定材料时要考虑到对骨骼生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骨骼生长干扰较小的内固定方式,如可吸收螺钉等,但可吸收螺钉的强度等性能仍在不断研究中,需要谨慎选择。
经皮微创内固定术:相对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对于一些合适的骶骨骨折患者,尤其是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大切口手术的患者,可考虑经皮微创内固定术。但该手术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需要术者具备丰富的经验。在儿童患者中,经皮微创内固定术的应用也在逐渐探索中,需要严格评估骨折情况和儿童的身体状况来决定是否采用该手术方式。
三、术后护理与康复
1.术后护理
伤口护理: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后的患者,都需要注意伤口的护理。对于手术患者,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皮肤娇嫩,换药时要更加轻柔,避免损伤皮肤。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血压等。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生命体征的变化可能更为敏感,需要加强监测频率。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心肺功能相对较差的情况,术后要密切关注其呼吸和循环情况;儿童患者要注意体温变化,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术后发热可能提示感染等情况。
2.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术后早期(一般在术后1-2周),继续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同时可以开始进行踝泵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对于儿童患者,早期康复训练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例如,踝泵运动可以由医护人员帮助儿童患者进行,逐步引导儿童患者自己完成。
中期康复:随着骨折的愈合,一般在术后2-3个月,可开始进行逐步的下床活动训练。先在床边坐立,然后逐渐站立、行走。在这个过程中,要使用辅助器具,如拐杖等,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对于成年患者,可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对于儿童患者,下床活动的时间和活动量要根据其骨折愈合情况和身体发育情况进行调整,避免过早下地活动影响骨折愈合。
后期康复:骨折基本愈合后(一般在术后3-6个月),要进行全面的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等,以恢复患者的正常肢体功能。对于成年患者,可进行较为高强度的康复训练;对于儿童患者,要注重在康复训练中促进其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功能恢复,可结合一些适合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如游戏化的康复训练等,提高儿童患者的训练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