颧骨骨折由外伤引起,按部位和形态分类,有面部畸形、张口受限等表现,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非手术适用于无明显移位者,手术用于移位明显者,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解剖基础
颧骨是面中部的重要骨骼结构,参与构成眼眶的外侧壁、眶下缘、颞窝和面颊部的外形。颧骨骨折是指颧骨遭受外力作用后发生的骨的连续性中断,多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打击等外伤引起。
二、分类
1.按骨折部位分类
颧骨体骨折:骨折线累及颧骨体部,可能影响颧骨与周围骨骼的连接。
颧弓骨折:单纯颧弓部位的骨折,常见于侧面打击等外力作用,由于颧弓相对薄弱,容易发生骨折。
2.按骨折线形态分类
L型骨折:骨折线呈L形,涉及颧骨体和颧弓部分区域。
T型骨折:类似T字形的骨折线,多为较严重的外力导致颧骨多部位骨折。
三、临床表现
1.面部畸形:骨折后由于骨骼移位,可出现患侧面部塌陷、扁平,与对侧面部不对称,这是因为颧骨失去正常的支撑结构,导致面部外形改变。例如,颧弓骨折时可能出现颧弓处的塌陷,从外观上能明显看出两侧面部的差异。
2.张口受限:骨折断端可能刺激周围的肌肉或软组织,导致咀嚼肌运动受限,进而出现张口困难。这是由于骨折后局部的疼痛和肌肉痉挛等因素影响了下颌骨的正常运动。
3.眼部症状:颧骨与眼眶关系密切,骨折可能累及眼眶,引起眶周淤血、肿胀,还可能导致复视(双眼看物体时出现重影),这是因为骨折影响了眼外肌的正常位置和功能,使得眼球运动不协调。例如,当颧骨骨折累及眶底时,可能导致眶内容物向下移位,影响眼外肌的正常运动轨迹,从而出现复视。
4.局部疼痛与压痛:骨折部位有明显的疼痛,按压时疼痛加剧,患者能明确指出疼痛的具体位置,这是骨折后局部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的表现。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可以感知颧骨部位的异常,如骨擦感等,了解面部的对称性和压痛情况。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以初步了解颧骨骨折的大致情况,显示骨折线的位置和骨折的大致形态,但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可能显示不够清晰。
CT检查:是诊断颧骨骨折的重要手段,能够清晰地显示颧骨骨折的细微结构、骨折线的走向、骨折块的移位情况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有助于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例如,通过高分辨率的CT扫描,可以三维重建颧骨的结构,直观地看到骨折的全貌。
五、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无明显移位的单纯颧弓骨折等情况,可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局部制动、对症处理等。通过限制面部的过度活动,让骨折部位尽可能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愈合。例如,使用弹性绷带等进行局部固定,减少骨折部位的进一步移位。
方法:主要是观察和保守对症治疗,如对于眶周肿胀淤血,可在早期进行冷敷,减少出血和肿胀,后期进行热敷促进淤血吸收等。
2.手术治疗
适应证:当骨折移位明显,影响面部外形、张口功能或眼部功能等情况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例如,骨折块明显移位导致面部严重畸形,或张口受限经保守治疗无效等情况。
手术方法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口暴露骨折部位,将移位的骨折块复位,并使用钛板、钛钉等内固定材料进行固定,以恢复颧骨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手术需要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进行,确保手术效果和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不同类型的颧骨骨折,手术入路可能有所不同,如可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口内切口等入路方式来暴露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和固定。
六、不同人群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颧骨骨折相对较少见,但由于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折后的处理需要更加谨慎。儿童的骨折愈合能力相对较强,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面部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颧骨的正常发育对面部外形的形成非常重要。例如,在手术治疗时,要选择对儿童生长影响较小的内固定材料,并且术后要定期随访,观察面部的对称性和颧骨的发育情况。同时,儿童的配合度较差,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家长更好地协助,如在非手术治疗时要确保儿童严格遵守制动等要求。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颧骨骨折后愈合相对较慢,且更容易发生再移位等情况。在治疗时,除了考虑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外,还需要关注骨质疏松的治疗,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以促进骨折愈合和维持骨骼健康。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手术耐受性可能较差,在手术前后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例如,要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以降低手术风险。
3.女性患者
女性患者可能更关注面部外形的恢复,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手术可能达到的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在手术方案的选择上,要更加注重面部美学的恢复,尽量减少手术瘢痕等对外观的影响。例如,选择口内切口等相对隐蔽的手术入路方式,以满足女性患者对美观的要求。同时,女性患者在术后的护理等方面也需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因为面部外形的改变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
4.男性患者
男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更关注功能的恢复,如张口功能等。在治疗时要根据男性患者的特点,重点保障其面部功能的恢复,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咀嚼、张口等。同时,在手术治疗后要指导男性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促进恢复,但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和方式要适合患者的身体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