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跖骨骨折的诊断评估包括临床表现(外伤史、疼痛肿胀等)和影像学检查(X线初查、CT详查);治疗分保守(无明显或轻度移位时石膏/支具固定4-6周)和手术(移位明显等情况用克氏针内固定等);康复训练早期固定期做肌肉等长收缩和足趾屈伸,中期拆除固定后增踝关节活动度等,后期基本愈合后负重等;预后多数较好,不当会有并发症,注意遵医嘱复查、康复循序渐进、健康生活方式。
一、诊断评估
1.临床表现:第五跖骨骨折患者通常有足部外伤史,受伤部位会出现疼痛、肿胀、淤血,行走或按压时疼痛加剧,严重时可能影响足部的正常活动。不同类型的第五跖骨骨折表现略有差异,比如近端骨折可能相对肿胀较轻但压痛明显,而基底部位骨折可能肿胀更显著。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初步诊断的重要手段,能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如近端骨折、基底骨折等)以及骨折端的移位情况。对于一些不典型或复杂的骨折,可能需要进行CT检查,以更清晰地了解骨折的三维结构,比如判断骨折是否有粉碎、移位程度等细节情况,这对制定治疗方案非常关键。
二、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适应证:适用于骨折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的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的生长塑性能力较强,轻度移位的第五跖骨骨折有时也可优先考虑保守治疗。
具体措施:通常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左右,固定期间需要密切观察足部的肿胀情况以及固定的松紧度。在固定期间,患者需要减少患足的负重活动,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例如,患者可以将足部垫高,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助于减轻足部的水肿。
2.手术治疗
适应证:当骨折移位明显(如骨折端移位超过2-3mm等情况)、涉及关节面且移位影响关节功能、开放性骨折等情况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伴有骨质疏松,或者骨折合并有其他复杂损伤的情况,也可能需要手术干预来恢复骨折的正常解剖结构,以利于后期的功能恢复。
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克氏针内固定等。手术通过切开复位,用克氏针等器械将骨折端固定,以保持骨折端的稳定,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手术后同样需要进行适当的护理,包括伤口的观察,防止感染等情况发生,同时也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规划,以促进骨折愈合和足部功能的恢复。
三、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固定期间)
在骨折固定后的1-2周内,可进行足部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即肌肉在不产生关节活动的情况下进行收缩练习,比如腓肠肌、比目鱼肌等的收缩,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这样可以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以协助进行简单的肌肉收缩活动,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引起患儿疼痛和不适。
同时,可以进行足趾的屈伸活动,每个足趾尽量用力屈伸,每次每个足趾屈伸10-15次,每天3-4组,这有助于维持足趾的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
2.中期康复(拆除固定后)
拆除固定后,可逐渐增加踝关节的活动度训练,比如进行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活动。开始时活动幅度不宜过大,可在无痛范围内逐步增加,每次活动持续10-15秒,重复10-20次,每天3-4组。随着康复进展,可以进行平衡训练,比如在平衡垫上进行单脚或双脚的平衡练习,从较稳定的状态逐渐过渡到不稳定状态,以增强足部和踝关节的平衡能力和本体感觉。对于成年患者,如果是从事体力劳动或运动相关职业的,中期康复时还需要根据其职业特点提前规划针对性的功能恢复训练,以尽快恢复到工作或运动所需的功能水平。
3.后期康复(骨折基本愈合后)
当骨折基本愈合后,可进行负重训练,开始时可先进行部分负重,逐渐增加负重的重量和时间。同时加强步态训练,练习正常的行走姿势,从平地行走开始,逐步过渡到上下楼梯等复杂地形的行走训练。还可以进行力量训练,比如通过提踵训练来增强小腿肌肉的力量,提踵可在平地或台阶上进行,每次提踵到最高点保持2-3秒,然后缓慢放下,重复15-20次,每天3-4组。对于老年患者,后期康复时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止在训练过程中摔倒,可在康复训练时有家人或康复师陪同,根据患者的平衡和力量恢复情况逐步调整训练强度。
四、预后及注意事项
1.预后情况:一般来说,经过规范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大多数第五跖骨骨折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骨折能够顺利愈合,足部的功能可以基本恢复正常。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康复不当,可能会出现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影响足部的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例如,骨折延迟愈合可能表现为骨折愈合时间超过正常愈合时间,X线显示骨折端仍有明显的缝隙等情况;创伤性关节炎则可能导致足部在活动时出现疼痛、僵硬等症状。
2.注意事项
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复查,通过X线等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骨折后的恢复情况,因为儿童骨骼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更精心的护理和观察,定期带孩子进行复查,根据孩子的生长发育和骨折愈合情况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再次损伤。同时,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儿童患者,充足的营养有助于骨折的愈合和身体的恢复。老年人可能需要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以预防骨质疏松,儿童则需要保证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