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松动、牙龈萎缩常见于牙周病、外伤、不良口腔习惯等原因。日常需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或间隙刷,还应定期口腔检查,一般人群每年至少一次,高危人群半年一次,检查包括视诊、探诊、X线等。
一、明确牙齿松动、牙龈萎缩的常见原因
(一)牙周病
1.发病机制:
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长期存在,会引发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牙周病早期主要表现为牙龈炎症,如牙龈红肿、出血等,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炎症会逐渐向深部牙周组织蔓延,导致牙周膜破坏、牙槽骨吸收。例如,牙龈卟啉单胞菌等致病菌在牙周袋内大量繁殖,进一步加重牙周组织的破坏,使得牙齿的支持组织逐渐丧失,出现牙齿松动和牙龈萎缩。
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患病,但随着年龄增长,由于口腔卫生维护可能逐渐不如年轻时,患牙周病的风险会增加。对于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牙周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可能增强,更容易出现牙龈炎症加重等情况,进而影响牙齿的支持结构。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使牙周病的发生风险升高,且病情进展可能更快,牙齿松动和牙龈萎缩的程度可能更严重。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会加重牙周组织的炎症,使得牙周病难以控制,牙齿松动和牙龈萎缩的发展也会加速。
2.应对措施:
首先要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包括洗牙(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彻底清除牙齿表面和牙周袋内的牙菌斑、牙结石等刺激物。对于炎症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配合使用抗菌药物辅助治疗,如局部使用米诺环素凝胶等。
(二)外伤
1.发病机制:
牙齿受到外力撞击,如摔倒、碰撞等,可能会导致牙周膜损伤、牙槽骨骨折等情况,进而引起牙齿松动。如果外伤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牙周组织的损伤可能会逐渐发展,导致牙龈萎缩。例如,儿童在玩耍过程中容易发生牙齿外伤,由于儿童的牙槽骨相对较疏松,外伤后牙齿松动和牙龈萎缩的恢复可能相对复杂。而成年人如果因意外受伤导致牙齿外伤,也需要及时就医处理,否则会影响牙齿的长期健康。
2.应对措施:
轻度的牙齿外伤导致的松动,需要让牙齿休息,避免咀嚼硬物,观察一段时间看是否能够自行恢复。如果牙齿松动较明显或伴有牙槽骨骨折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固定治疗,如使用牙周夹板等固定松动的牙齿,促进牙周组织的修复。
(三)不良口腔习惯
1.发病机制:
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如横向刷牙、刷牙力度过大等,会损伤牙龈和牙周组织,导致牙龈萎缩。长期的夜磨牙、紧咬牙等习惯会增加牙齿的咬合力,超出牙周组织的承受范围,引起牙齿松动和牙龈萎缩。例如,一些喜欢用硬毛牙刷横向刷牙的人群,牙龈边缘容易出现磨损,逐渐导致牙龈萎缩,进而影响牙齿的稳固性。
2.应对措施:
纠正不良口腔习惯,选择软毛牙刷,采用正确的巴氏刷牙法刷牙,即刷毛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少量刷毛伸入邻间隙,用轻柔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mm,每次只刷2-3颗牙齿,然后将牙刷移至下一组牙齿,重复以上动作。对于有夜磨牙、紧咬牙习惯的患者,可以考虑佩戴咬合板,夜间佩戴以减轻牙齿的咬合力,保护牙周组织。
二、日常口腔护理要点
(一)正确刷牙
1.具体方法:
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按照巴氏刷牙法的步骤进行,保证每颗牙齿的各个面都能得到清洁。例如,清洁上颌前牙的舌面时,可将牙刷竖放在牙齿上,使刷毛进入龈沟和邻间隙进行清洁;清洁下颌后牙的颊面时,牙刷斜放,让刷毛覆盖牙面和牙龈边缘等。
不同年龄人群刷牙时需注意力度和方法的适应性。儿童由于手部协调能力较差,家长应帮助其正确刷牙,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并逐渐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老年人如果牙齿有松动等情况,刷牙时更要注意力度,避免损伤牙龈和松动的牙齿。
(二)使用牙线或间隙刷
1.作用及方法:
牙线可以有效清除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对于牙龈萎缩导致的牙间隙增大等情况尤为重要。使用牙线时,将牙线呈C形紧贴牙齿表面,上下拉动清洁邻面。间隙刷则适用于牙龈萎缩、牙间隙较大的情况,可直接深入牙间隙清洁。
对于儿童,家长可以协助使用牙线,选择儿童专用的牙线棒,引导儿童适应牙线的使用方法。老年人如果牙齿排列不整齐或有牙龈萎缩等情况,使用间隙刷可能更方便清洁牙间隙,但要注意操作时的轻柔,避免损伤牙龈。
三、定期口腔检查
(一)检查频率
1.一般人群:
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牙齿松动、牙龈萎缩等问题并及时处理。对于有牙周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如吸烟、患有糖尿病等,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密切监测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
儿童也需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般每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及时发现儿童口腔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牙齿松动、牙龈异常等问题,如儿童在换牙期出现的牙龈问题等。
(二)检查内容
1.检查项目:
口腔检查包括口腔视诊,观察牙龈的颜色、形态、质地,牙齿的松动度等;还包括探诊,检查牙周袋的深度、有无出血等情况;以及X线检查,了解牙槽骨的吸收情况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全面评估牙周组织和牙齿的健康状况,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例如,通过X线片可以清晰看到牙槽骨的吸收程度,从而判断牙齿松动和牙龈萎缩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