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龋齿即深龋,病因有细菌、饮食、宿主等因素,临床表现有症状和对不同人群影响,诊断靠口腔检查和X线,治疗分垫底充填和牙髓治疗,预防需注意口腔卫生、饮食和定期口腔检查。
一、三度龋齿的定义
三度龋齿也称为深龋,是龋齿病变程度较严重的一种情况。它是指龋坏已达到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的龋洞。牙齿的结构从外到内分为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髓,深龋时细菌感染已深入牙本质深层,龋洞较深。
(一)病因方面
1.细菌因素
主要的致龋菌有变形链球菌等。这些细菌在口腔内代谢食物中的糖分,产生酸性物质,如乳酸等。对于儿童来说,如果口腔卫生不良,食物残渣容易残留,为细菌滋生创造条件;成年人如果有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也会导致细菌积聚,引发龋齿。例如,儿童喜欢吃甜食,若饭后没有及时清洁口腔,变形链球菌等就会利用残留的糖分产酸,逐渐侵蚀牙齿,发展为深龋。
2.饮食因素
高糖饮食是重要诱因。过多摄入糖果、巧克力、甜饮料等富含蔗糖的食物,会增加口腔内酸的产生。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长期高糖饮食都会使牙齿受到酸的侵蚀风险增加。比如,儿童经常喝含糖量高的碳酸饮料,饮料中的糖分在口腔内被细菌分解产酸,不断作用于牙齿,导致龋齿进展到三度。
3.宿主因素
牙齿的形态、结构和矿化程度影响龋齿发生。如果牙齿排列不整齐,容易导致食物嵌塞,清洁难度增加,从而易患龋齿。例如,牙齿拥挤的儿童,牙齿之间不易清洁,细菌容易在缝隙中繁殖,进而发展为深龋。另外,唾液的量和质量也很重要,唾液分泌量少或唾液中某些成分异常,会降低唾液的缓冲和清洁作用,增加龋齿发生风险。老年人由于唾液分泌功能减退,也更容易发生龋齿,包括发展到三度龋齿。
二、三度龋齿的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疼痛:当受到冷、热、酸、甜等刺激时,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反应,但刺激去除后,疼痛很快消失。对于儿童来说,可能会因为进食冷、热食物而哭闹不安,家长能观察到孩子在进食相关食物时的异常反应。成年人则会自觉在接触刺激性食物时有酸痛感。
龋洞情况:可见较深的龋洞,洞内有腐质。龋洞呈黑色或褐色,用探针探查时,可感觉到龋洞较深,接近牙髓,探针可能会探测到牙髓腔的感觉(但未穿髓)。例如,在口腔检查时,医生用探针检查牙齿,能发现龋洞深度已达牙本质深层。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差异
儿童:儿童的三度龋齿可能会影响咀嚼功能,进而影响营养的摄入和消化。因为疼痛会使儿童不敢用患侧牙齿咀嚼,长期如此可能导致儿童偏侧咀嚼,影响面部发育的对称性。而且,深龋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下方恒牙的发育,因为乳牙的病变可能会波及恒牙胚。
成年人:成年人的三度龋齿如果不治疗,可能会引起牙髓感染等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可能发展为牙髓炎,出现自发痛、夜间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影响工作和社交。同时,成年人的牙齿一旦出现牙髓感染等问题,治疗相对复杂,费用也较高。
三、三度龋齿的诊断方法
1.口腔检查
医生通过视诊、探诊等方法进行检查。视诊可以观察牙齿表面的颜色、形态变化,探诊则是用牙科探针探测龋洞的深度、范围以及质地等。例如,用探针探测龋洞时,能明确龋坏已到达牙本质深层,探针可以探入较深的龋洞,且能感觉到接近牙髓的情况。
2.X线检查
X线检查可以辅助诊断。对于一些肉眼不易察觉的龋坏情况,或者判断龋洞与牙髓的关系等有重要作用。通过X线片,可以看到牙本质深层的龋损影像,以及牙髓腔的情况,帮助医生准确判断三度龋齿的程度,确定治疗方案。例如,能清晰显示龋洞的深度是否接近牙髓,以及是否有继发龋等情况。
四、三度龋齿的治疗原则
1.垫底充填
如果牙髓活力正常,一般会先进行垫底,然后再充填。垫底是为了隔绝外界刺激对牙髓的影响,常用的垫底材料有氢氧化钙等。选择合适的充填材料,如树脂材料等,将龋洞填充。对于儿童来说,要选择对牙髓刺激性小的材料,并且要考虑儿童的配合程度,尽量选择操作相对简单、舒适的充填方式。
2.牙髓治疗
如果深龋已引起牙髓充血等牙髓症状,可能需要进行牙髓治疗。例如,先进行安抚治疗,观察牙髓情况,如果安抚后牙髓症状缓解,再进行充填;如果安抚后牙髓症状未缓解,可能需要进行根管治疗。对于老年人,牙髓治疗后要注意牙齿的稳固性,因为老年人的牙槽骨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吸收,牙齿相对松动,治疗后可能需要更注意口腔保健和定期复查。
五、三度龋齿的预防措施
1.口腔卫生方面
刷牙:早晚正确刷牙是关键。儿童应在家长帮助下刷牙,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使用含氟牙膏,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成年人也应每天早晚刷牙,采用巴氏刷牙法,有效清洁牙齿表面、牙缝等部位。
使用牙线:对于牙齿排列不齐的人群,如儿童牙齿拥挤或成年人有牙缝等情况,应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儿童在家长指导下使用儿童牙线,成年人则应每天使用牙线清理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菌斑,预防龋齿。
2.饮食方面
控制糖的摄入。儿童应减少甜食的食用频率和量,避免睡前吃糖果、喝甜饮料等。成年人也应尽量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纤维性食物有助于清洁牙齿,减少菌斑附着。
3.定期口腔检查
儿童应每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成年人也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通过定期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龋齿等口腔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避免龋齿发展到三度等严重程度。例如,儿童在定期检查中如果发现有早期龋齿迹象,可以及时进行涂氟等预防措施,防止龋齿进一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