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掌骨骨折的诊断评估包括临床表现(有外伤史、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等,体格检查有特有体征)和影像学检查(X线是首选,复杂情况需CT);治疗分保守(无明显或轻度移位者,手法复位+外固定,儿童力度等调整)和手术(明显移位、开放性等,切开复位内固定,儿童克氏针常用);康复分早期(固定期间手指活动、肌肉收缩)和后期(拆除固定后关节活动度、力量训练,儿童需家长协助);预后多数良好但愈合时间因个体等异,注意定期复查、避免过早负重、坚持康复训练。
一、诊断评估
1.临床表现
手掌第五掌骨骨折患者通常有手掌外伤史,受伤部位出现疼痛、肿胀,局部可伴有畸形,手指活动受限,尤其是握拳等动作时疼痛加剧。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骨折后肿胀可能相对更明显,而老年人可能因骨质疏松,骨折后畸形可能相对不典型,但疼痛和活动受限较明显。有既往手部疾病史的患者,骨折后症状可能因基础疾病而有所不同。
通过体格检查可初步发现第五掌骨部位的压痛、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等骨折特有体征。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第五掌骨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能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如横形骨折、斜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以及骨折端的移位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的X线表现类似,但儿童骨骼的骨骺线需要注意与骨折鉴别。对于有复杂病史或X线表现不典型的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行CT检查,CT能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线以及骨折端的三维结构,对于判断骨折的细节和制定治疗方案更有帮助。
二、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适应证:适用于骨折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且通过手法复位能达到功能复位要求的患者。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的生长潜力,轻度移位的骨折有时可通过保守治疗恢复。
具体方法:
手法复位:在局部麻醉下,医生通过手法将骨折端恢复到接近正常的解剖位置。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法复位的力度需要适当调整,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好,手法复位相对容易,但要避免过度用力造成二次损伤。
外固定:复位成功后,通常采用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固定期间需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端的对位对线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由于生长发育快,固定时间可能相对较短,但需要密切关注骨折愈合情况。固定期间要注意观察手指的血运、感觉和活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调整外固定。
2.手术治疗
适应证:
骨折明显移位,手法复位无法达到功能复位要求的患者。
伴有神经、血管损伤的骨折。不同年龄患者的手术适应证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患者如果骨折移位明显影响生长发育,也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具体方法:
切开复位内固定:通过手术切开皮肤,暴露骨折端,将骨折端准确复位后,采用克氏针、钢板等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端。克氏针固定适用于简单骨折,术后需要注意针道的护理,防止感染;钢板固定适用于复杂骨折,固定相对稳定,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对于儿童患者,克氏针固定是常用的方法,因为克氏针可以随着骨骼生长逐渐取出,对儿童骨骼发育影响较小,但要注意克氏针的固定位置和稳定性。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固定期间)
手指活动:在骨折固定后,即可开始进行未固定关节的主动活动,如手指的屈伸活动。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帮助其进行手指的被动活动,防止关节僵硬,但活动力度要适中,避免影响骨折端的稳定。
肌肉收缩:进行手部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如握拳、松拳动作,但要避免引起骨折部位的明显疼痛和位移。不同年龄患者的肌肉收缩练习强度可根据其耐受情况调整,儿童患者可在家长协助下进行简单的肌肉收缩练习。
2.后期康复(拆除固定后)
关节活动度训练:拆除外固定后,逐渐增加手指关节的活动范围训练,可通过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例如进行手指的伸展、屈曲、对指等动作训练,逐步恢复手指的正常活动功能。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可通过自我锻炼和康复训练器械辅助进行;对于儿童患者,需要家长陪同进行康复训练,鼓励儿童积极参与,提高康复训练的依从性。
力量训练:随着骨折的愈合,逐渐增加手部肌肉的力量训练,可通过握力器练习、捏物练习等方式增强手部力量。力量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再次损伤。不同年龄患者的力量训练强度不同,儿童患者的力量训练要在安全范围内进行,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和强度。
四、预后及注意事项
1.预后
大多数第五掌骨骨折经过适当的治疗后预后良好,可恢复正常的手部功能。但骨折的愈合时间因个体差异、骨折类型等因素有所不同,一般需要2-3个月左右愈合。儿童患者骨折愈合相对较快,而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骨折愈合时间可能延长。骨折愈合后,手部功能恢复情况也与康复训练是否及时、规范有关。如果康复训练不及时或不规范,可能会导致手指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影响手部功能恢复。
2.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需要定期复查X线,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儿童患者由于生长发育快,复查频率可能相对较高,一般1-2周复查一次,观察骨折端的生长和愈合情况。
避免过早负重:在骨折愈合期间,要避免受伤手部过早负重,防止骨折端移位影响愈合。不同年龄患者的负重时间不同,儿童患者骨折愈合相对快,但也需要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手部的负重,老年人则需要更谨慎,确保骨折完全愈合后再逐步恢复正常活动。
康复训练坚持:患者要坚持康复训练,尤其是儿童患者,家长要督促其进行康复训练,因为康复训练的效果直接影响手部功能的恢复。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手部的反应,如有疼痛加剧、肿胀等情况,应及时调整训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