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炎是骨膜受刺激引发炎症的疾病,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由病原体感染致,非感染性包括创伤、应力、免疫性等因素引起。有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及感染性全身症状等表现,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分抗感染等针对感染性,及休息、物理、药物等针对非感染性。运动人群要热身放松,其他人群注意防外伤、治原发病预防。
一、骨膜炎的定义
骨膜炎是一种发生于骨膜的炎症性疾病,骨膜是覆盖在骨表面的一层结缔组织膜,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等,对骨的营养、生长、修复等起重要作用,当骨膜受到感染、创伤、劳损等因素刺激时,就会引发炎症反应。
二、常见类型及病因
(一)感染性骨膜炎
多由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通过血行传播、直接蔓延等途径侵犯骨膜。例如,皮肤伤口感染后,细菌可能随着血液循环到达骨膜部位引发感染;或者邻近的软组织感染直接扩散至骨膜。
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相对较弱,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等因素,相对更易发生由皮肤伤口感染扩散导致的感染性骨膜炎;成年人若有皮肤破损且未及时处理等情况,也可能患病。
(二)非感染性骨膜炎
创伤性骨膜炎:多因骨的局部受到外力创伤,如骨折、扭伤、长期过度运动导致骨膜反复受到牵拉等引起。长期从事跑跳等运动的人群,如运动员,由于足部、腿部等部位反复受到应力刺激,容易发生创伤性骨膜炎;老年人骨骼相对脆弱,轻微的跌倒等创伤也可能引发创伤性骨膜炎。
应力性骨膜炎:主要是由于肌肉反复过度收缩,导致肌肉附着处的骨膜受到牵拉损伤。长期进行高强度训练的运动员,如长跑运动员,小腿部位的骨膜容易因肌肉频繁收缩而发生应力性骨膜炎;青少年在快速生长期,骨骼生长速度与肌肉发育速度不同步,也可能因肌肉牵拉骨膜引发应力性骨膜炎。
免疫性骨膜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骨膜,如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包括骨膜,从而引发炎症。这类情况在成年人群中相对多见,尤其是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三、临床表现
(一)局部症状
疼痛:是骨膜炎最常见的症状,疼痛程度因病情轻重而异,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等。感染性骨膜炎往往疼痛较为剧烈,非感染性骨膜炎疼痛程度相对较轻,但在活动时疼痛可能会加重。例如,创伤性骨膜炎患者在受伤部位活动时,疼痛明显加剧。
肿胀:骨膜炎症会导致局部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从而引起肿胀。感染性骨膜炎肿胀可能更为明显,且局部皮肤可能伴有红热等表现;非感染性骨膜炎肿胀程度相对较轻。
压痛:在病变部位按压时可感觉到明显的疼痛,这是由于炎症刺激骨膜上的神经末梢所致。
(二)全身症状
感染性骨膜炎患者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等,这是因为病原体感染引发了全身的炎症反应。而非感染性骨膜炎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除非病情非常严重或合并其他情况。
四、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医生会详细检查病变部位,观察有无肿胀、压痛、皮肤温度变化等情况,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骨膜炎。
(二)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骨膜增厚等表现,但X线对于早期骨膜炎的诊断敏感性相对较低。
磁共振成像(MRI):对骨膜炎症的诊断较为敏感,能够清晰地显示骨膜的水肿、增厚等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骨膜炎以及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三)实验室检查
感染性骨膜炎患者血常规检查可能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感染指标异常;非感染性骨膜炎患者实验室检查一般无明显感染相关指标异常,但可能会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指标的异常(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类风湿因子等指标异常)。
五、治疗原则
(一)感染性骨膜炎
主要是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的种类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局部病灶的处理,如对于有脓肿形成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切开引流等操作。儿童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需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要根据儿童的体重等因素合理调整,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相对减退,使用抗生素时也需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
(二)非感染性骨膜炎
休息:让病变部位充分休息,减少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骨膜。例如,创伤性骨膜炎患者需要制动受伤部位;应力性骨膜炎患者需要减少引起疼痛的运动。儿童患者在休息时需要家长协助保证其制动的依从性;老年人休息时要注意环境安全,防止再次受伤。
物理治疗:可采用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儿童患者进行物理治疗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等情况;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进行物理治疗时要密切观察皮肤反应。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但儿童一般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优先采用物理治疗等非药物干预措施;老年人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时要注意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必要时可配合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
六、预防措施
(一)运动人群
运动前要充分做好热身活动,运动强度要逐渐增加,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例如,运动员在进行长跑等运动前,要进行足够时间的热身,让身体尤其是骨骼、肌肉等做好准备;青少年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运动后要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拉伸等,帮助肌肉放松,减少肌肉对骨膜的牵拉损伤。
(二)其他人群
注意保护骨骼,避免外伤,如老年人要注意家居环境的安全,防止跌倒;儿童要避免受到暴力创伤等。
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对骨膜等组织的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