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龋齿是由细菌、饮食、宿主等因素引起,有早期和进展期等临床表现,可通过口腔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早期可局部涂氟,龋洞形成后可充填治疗等,还可通过保持口腔卫生、控制饮食、定期口腔检查来预防。
一、智齿龋齿的定义
智齿龋齿是指智齿发生了龋病,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齿硬组织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智齿(第三磨牙)同样会受到细菌等因素影响出现牙齿硬组织的龋坏。
二、智齿龋齿的病因
1.细菌因素
主要的致龋菌有变形链球菌等。这些细菌会利用食物中的糖分产生酸性物质,酸性物质长期作用于智齿的牙釉质等硬组织,逐渐使牙齿硬组织脱矿,进而形成龋齿。例如,当口腔卫生不佳时,食物残渣残留,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条件,细菌代谢产酸导致牙齿龋坏。
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口腔卫生状况不同,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刷牙等口腔清洁习惯可能不佳,更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导致龋齿,而成年人如果口腔卫生维护不好也会面临同样风险。
2.饮食因素
经常摄入高糖食物和饮料,如糖果、蛋糕、碳酸饮料等,会增加牙齿患龋的风险。因为糖分是细菌代谢产酸的底物,摄入高糖食物后,口腔内细菌分解糖产生酸的量增多,更易造成牙齿硬组织脱矿。对于儿童来说,过多食用糖果等零食是常见的导致龋齿的饮食因素;成年人如果生活中偏好这类高糖食品,也易引发智齿龋齿。
3.宿主因素
牙齿的形态、结构等自身因素会影响龋齿的发生。智齿的形态可能不规则,如存在点隙、裂沟等,这些部位容易滞留食物残渣和细菌,难以清洁,从而增加了龋齿发生的概率。不同性别在牙齿发育等方面可能无本质差异导致龋齿风险不同,但个体之间牙齿的具体形态结构存在差异,会影响龋齿发生情况。
从病史角度看,如果既往有牙齿发育不良等情况,如牙釉质发育不全,那么智齿发生龋齿的可能性相对更高,因为发育不良的牙釉质更易被酸蚀破坏。
三、智齿龋齿的临床表现
1.早期表现
牙齿表面可能出现白垩色斑块,这是牙釉质脱矿的表现,此时患者可能无明显自觉症状,仅通过口腔检查可发现。在不同年龄人群中,早期表现可能不易察觉,儿童可能因为不能准确表述口腔不适而被忽视,成年人如果口腔检查不及时也可能错过早期发现的时机。
2.进展期表现
随着龋齿进展,病变累及牙本质,患者可能会对冷、热、酸、甜等刺激出现敏感症状,进食相应食物时会有酸痛感。对于儿童,可能会因为牙齿敏感而影响进食,尤其在进食冷、热食物时表现出哭闹等情况;成年人则可能因为敏感症状影响正常饮食,如不敢用患侧牙齿咀嚼。
进一步发展,龋洞形成,龋洞内会有食物残渣等滞留。如果龋坏累及牙髓,还会出现自发痛、夜间痛等症状,疼痛较为剧烈。不同年龄人群对疼痛的耐受和表现不同,儿童可能更难以忍受剧烈疼痛而哭闹不安,成年人则可能因疼痛影响生活质量,出现睡眠不佳等情况。
四、智齿龋齿的诊断
1.口腔检查
医生通过视诊可以观察智齿的外观,看是否有颜色改变、龋洞形成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检查方式略有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在安抚下配合检查,成年人一般可以较好配合视诊。
探诊可以用探针检查龋洞的深度、质地等。通过探诊能明确龋坏是否已累及牙本质深层等情况,例如,探针探入龋洞时能感知龋洞的深浅以及是否敏感等。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智齿龋坏的程度,如龋坏是否累及牙髓、周围骨质情况等。对于儿童,进行X线检查时需要做好辐射防护;成年人进行X线检查相对较为常规,但也需要注意合理使用。通过X线可以更早发现一些肉眼不易察觉的智齿龋坏情况,比如智齿邻面的龋坏等。
五、智齿龋齿的治疗原则
1.早期龋坏
如果智齿龋坏处于早期,牙釉质脱矿但未形成明显龋洞时,可以通过局部涂氟等方法进行治疗。涂氟可以促进牙釉质再矿化,增强牙齿抗龋能力。对于儿童,涂氟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早期龋防治方法;成年人也可以采用该方法来阻止龋齿进一步发展。
2.龋洞形成后
当龋洞形成时,需要去除龋坏组织后进行充填治疗。使用充填材料填补龋洞,恢复牙齿的外形和功能。不同年龄人群在充填治疗时,材料的选择和操作过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儿童可能需要选择相对更便于操作且对牙髓刺激小的材料等。
如果智齿龋坏严重,累及牙髓甚至根尖周组织,可能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等。但智齿由于其位置特殊,根管治疗难度相对较大,而且如果智齿没有保留价值,可能会建议拔除。对于儿童,尽量优先考虑保留牙齿,但如果智齿无保留意义也会考虑拔除;成年人则会综合评估智齿的功能等情况来决定是保留还是拔除。
六、智齿龋齿的预防措施
1.保持口腔卫生
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不同年龄人群刷牙方法的掌握程度不同,儿童需要家长帮助监督并指导正确刷牙方法;成年人应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保证口腔清洁。
使用牙线或间隙刷辅助清洁,尤其是智齿周围的清洁。对于儿童,家长可以帮助使用牙线等工具;成年人则可以自行合理使用牙线等保持智齿周围清洁。
2.控制饮食
减少高糖食物和饮料的摄入,如限制糖果、碳酸饮料等的食用量。儿童的家长要控制儿童的零食摄入,避免过多食用高糖食品;成年人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糖食物摄取。
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摄入,如蔬菜、水果等,有助于清洁牙齿,减少食物残渣滞留。不同年龄人群都可以通过增加纤维食物摄入来辅助预防龋齿,儿童可以通过食用富含纤维的水果等,成年人则可以在日常饮食中多搭配蔬菜等。
3.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到口腔科进行口腔检查,一般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儿童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龋齿等问题并及时处理;成年人也应定期检查,尤其是智齿区域的检查,因为智齿位置较隐蔽,容易被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