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非手术治疗有限制负重和药物治疗,药物分抑制破骨细胞等和抗凝改善脂代谢的;手术有髓芯减压术、股骨头植骨术(带血管蒂和不带血管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治疗分术后和非手术患者康复;年轻患者要调整生活方式、选合适治疗,老年患者要管理基础疾病、评估手术风险。
一、非手术治疗
(一)限制负重
1.原理:通过限制负重可以避免股骨头进一步塌陷,为股骨头的修复创造条件。对于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减少患肢的负重活动,如使用拐杖等辅助器具,让股骨头得到休息。例如,对于因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股骨头坏死的患者,限制负重可以延缓病情进展。
2.适用人群:适用于股骨头坏死早期,股骨头外形尚未明显改变的患者,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小、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的患者。
(二)药物治疗
1.抑制破骨细胞和增加成骨细胞活性的药物:
原理:一些药物可以调节骨代谢,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同时增加成骨细胞的活性,从而促进股骨头的修复。例如,双膦酸盐类药物,其可以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对部分股骨头坏死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适用人群:适用于股骨头坏死早期,且没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但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刺激等。
2.抗凝及改善脂代谢的药物:
原理:对于一些因高脂血症、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导致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使用抗凝及改善脂代谢的药物可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和脂代谢紊乱,从而改善股骨头的血供。例如,他汀类药物可以调节血脂,对伴有高脂血症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可能有一定益处。
适用人群:适用于伴有高脂血症、血液高凝状态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但在使用时需要监测血脂、肝功能等指标。
二、手术治疗
(一)髓芯减压术
1.原理:通过钻孔降低骨内压,改善股骨头的血运,促进坏死骨的修复和新骨的生长。手术在股骨头坏死区域钻孔,减轻骨内压力,为血管长入创造条件。
2.适用人群:适用于股骨头坏死早期,股骨头尚未出现塌陷或塌陷较轻的患者。对于因长期使用激素导致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早期髓芯减压术可能有一定效果。
(二)股骨头植骨术
1.带血管蒂植骨术:
原理:将自身带有血管的骨组织移植到股骨头坏死区域,利用移植骨的血运来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例如,带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移植术,通过将带有血管的髂骨移植到股骨头坏死区,为坏死区域提供血供和骨修复的物质。
适用人群:适用于股骨头坏死早期,股骨头坏死范围较小的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期望保留自身股骨头的情况。但手术技术要求较高,需要精确找到血管蒂并进行吻合。
2.不带血管蒂植骨术:
原理:将非血管蒂的骨组织移植到股骨头坏死区域,提供骨修复的材料。例如,自体松质骨植骨等,通过植入松质骨来促进坏死骨的修复。
适用人群:适用于股骨头坏死早期,坏死范围相对较小的患者,但相对带血管蒂植骨术,其成功率可能稍低。
(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1.原理:对于股骨头坏死晚期,股骨头严重塌陷、关节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置换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恢复髋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2.适用人群:适用于股骨头坏死晚期,股骨头塌陷明显、疼痛严重、关节功能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包括老年患者,以及因股骨头坏死导致髋关节功能严重障碍的年轻患者。但手术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感染、假体松动等,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关节功能。
三、康复治疗
(一)术后康复
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早期康复:术后早期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如股四头肌收缩、腓肠肌收缩等,预防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一般术后1-3天即可开始。同时进行踝关节的屈伸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中期康复:术后1-2周,在医生允许下开始髋关节的被动活动,如在康复治疗师帮助下进行髋关节的屈伸、外展等活动,逐渐增加活动范围。术后3-6周可开始部分负重行走,使用助行器等辅助器具。
后期康复:术后6周以后,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负重程度,进行步态训练等,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同时进行髋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训练,如髋关节外展肌、伸肌等的力量训练,以增强髋关节的稳定性。
2.非手术治疗患者的康复:
对于限制负重的患者,在限制负重的基础上进行髋关节周围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以及非负重状态下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如在卧床时进行髋关节的屈伸、外旋等活动,保持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同时进行全身的有氧运动,如在不负重情况下进行游泳等运动,增强全身体质,但要避免患肢的过度负重活动。
四、不同人群的特殊考虑
(一)年轻患者
1.生活方式调整:年轻患者如果是因长期大量饮酒或使用激素导致股骨头坏死,需要严格戒酒,规范激素的使用。避免剧烈运动,减少患肢的负重,如避免长时间跑步、跳跃等活动。
2.治疗选择倾向:年轻患者一般更倾向于保留自身股骨头的治疗方法,如髓芯减压术、植骨术等,但需要根据股骨头坏死的具体分期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果股骨头坏死分期较晚,可能需要考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但术后需要注意假体的使用寿命,年轻患者可能需要在未来进行二次置换的准备。
(二)老年患者
1.基础疾病管理: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在治疗股骨头坏死时,需要同时管理这些基础疾病。例如,对于患有糖尿病的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血糖,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2.手术风险评估:老年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时,需要更全面地评估手术风险,包括心肺功能、凝血功能等。术后康复可能相对较慢,需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同时,老年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假体松动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