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不治疗有诸多危害,局部会致牙龈状况恶化、牙槽骨吸收;全身会使心血管系统疾病风险增加、糖尿病控制难度加大、呼吸系统感染风险提高;还会影响生活质量,造成咀嚼功能下降、发音障碍、产生心理影响。
一、局部组织持续受损
1.牙龈状况恶化
牙周炎初期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易出血,若不治疗,牙龈炎症会进一步加重。牙龈会逐渐萎缩,使得牙根暴露。对于儿童来说,牙龈萎缩可能影响牙齿的正常萌出和排列,因为牙龈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受到破坏;成年人则会感觉牙齿逐渐变长,牙缝变大。例如,长期不治疗牙周炎的患者,牙龈退缩明显时,牙齿对冷热刺激的敏感度会增加,因为牙根表面的牙骨质暴露,而牙骨质不如牙釉质致密,容易传导刺激。
从病理角度看,牙周炎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牙周组织慢性感染性疾病,不治疗时,菌斑微生物持续刺激牙龈,导致炎症细胞浸润不断加重,牙龈的纤维组织遭到破坏,进而出现萎缩等改变。
2.牙槽骨吸收
牙槽骨是支撑牙齿的重要结构,牙周炎不治疗会导致牙槽骨进行性吸收。随着牙槽骨吸收量的增加,牙齿的支持力量逐渐减弱,牙齿会出现松动。老年人如果牙周炎不治疗,牙槽骨吸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多颗牙齿松动甚至脱落。对于儿童,牙槽骨的正常发育受到影响,可能会影响恒牙的萌出位置和咬合关系,导致错颌畸形等问题。
研究表明,牙槽骨吸收的程度与牙周炎的病情进展密切相关,持续的炎症刺激会激活破骨细胞,使其活性增强,导致牙槽骨吸收加快。正常情况下,牙槽骨的吸收和重建处于动态平衡,而牙周炎时这种平衡被打破,不治疗则平衡持续向骨吸收方向发展。
二、全身健康受影响
1.心血管系统疾病风险增加
牙周炎致病菌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引发炎症反应。有研究发现,牙周炎患者患心脏病、stroke(脑卒中)的风险明显高于牙周健康者。这是因为牙周致病菌产生的毒素等物质进入血液后,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进而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牙周炎不治疗会进一步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导致病情波动。例如,本身患有冠心病的患者,牙周炎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诱发心绞痛等症状。
从机制上看,牙周炎相关的炎症因子如C-反应蛋白(CRP)等水平升高,CRP是一种炎症标志物,它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牙周炎产生的炎症因子通过多种途径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2.糖尿病控制难度加大
牙周炎与糖尿病存在双向影响,糖尿病患者如果并发牙周炎且不治疗,会使血糖控制更加困难。因为牙周炎的炎症状态会影响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牙周炎不治疗会干扰正常的生长发育,因为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和组织修复,而牙周炎的炎症又会进一步消耗身体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临床研究发现,牙周炎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高于牙周健康人群。当牙周炎存在时,细菌产生的毒素等物质会影响胰岛细胞的功能,使胰岛素分泌减少或作用受阻,从而导致血糖难以稳定。反之,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也会促进牙周炎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3.呼吸系统感染风险提高
口腔是呼吸系统的起始部位,牙周炎产生的大量细菌可以被吸入呼吸道,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牙周炎不治疗更容易引发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例如,儿童如果患有牙周炎且不治疗,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容易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影响生长发育。
从解剖学角度看,口腔与呼吸道相通,牙周袋内的致病菌可以随着飞沫传播或被吞咽后进入呼吸道。牙周炎患者的口腔中存在大量的病原菌,如具核梭杆菌等,这些细菌在呼吸道定植后,会引发肺部的炎症反应,导致咳嗽、咳痰、发热等呼吸系统感染症状。
三、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1.咀嚼功能下降
牙周炎不治疗导致牙齿松动、脱落,会严重影响咀嚼功能。对于成年人来说,无法正常咀嚼食物会影响营养的摄入,进而影响身体健康。例如,无法咀嚼坚硬食物会导致饮食种类受限,长期如此可能出现营养不良等问题。对于儿童,咀嚼功能障碍会影响颌面部的正常发育,因为咀嚼运动对颌骨的发育有刺激作用,长期不能充分咀嚼会导致颌骨发育不足,影响面部美观和口腔功能。
牙齿是咀嚼的主要器官,牙周炎造成牙齿支持组织破坏,使牙齿的咀嚼效率降低。当多颗牙齿受到牙周炎影响时,整体的咀嚼功能会显著下降,患者会感觉吃饭变得困难,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咀嚼,而且不能充分咀嚼食物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2.发音障碍
前牙区的牙齿出现问题(如牙周炎导致牙齿松动、移位等)会影响发音。例如,上前牙松动移位可能导致说话时漏风,影响发音的清晰度,尤其是发一些需要前牙参与的音,如“zi、ci、si”等,会出现发音不准确的情况。对于儿童,发音障碍可能会影响其语言发育,导致说话含糊不清,进而影响社交和学习。
牙齿的位置和排列与发音密切相关,牙周炎引起牙齿的位置改变后,破坏了正常的发音结构。正常情况下,牙齿、舌头、嘴唇等协同工作来完成发音,牙周炎导致牙齿异常后,这种协同关系被打乱,从而出现发音问题。
3.心理影响
牙齿的美观问题和咀嚼、发音等功能障碍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牙齿松动、缺失、牙龈萎缩等导致面部外观改变,会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尤其是青少年患者,可能因为牙齿问题而不愿意开口说话、参加社交活动等。对于老年人,牙齿问题可能使其觉得自己形象不佳,影响自信心,进而影响心理健康,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牙齿是人体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牙周炎不治疗导致的牙齿相关问题会使患者在社交场合中产生心理压力,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又可能进一步影响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形成不良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