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新生儿期由多种原因引起,以肝细胞黄疸、肝内胆汁淤积、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多在出生后1-3个月发病,病因有感染、遗传代谢性疾病等,临床表现有黄疸、肝脏肿大、消化道症状等,辅助检查包括肝功能、病原学、影像学等,需与胆道闭锁等鉴别,治疗包括病因和对症支持治疗,预后受病因和治疗时间影响,新生儿护理要注意皮肤、营养、病情观察等。
一、定义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指新生儿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肝细胞黄疸、肝内胆汁淤积、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多在出生后1-3个月内发病。
二、病因
1.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
宫内感染是重要原因,如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以CMV感染为例,宫内感染的新生儿中约10%-15%会发展为新生儿肝炎综合征,CMV可直接损伤肝细胞,影响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和胆汁排泄。
出生后感染,如细菌、梅毒螺旋体等感染也可能引发。梅毒螺旋体感染时,螺旋体可侵犯肝脏,导致肝细胞受损,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
2.遗传代谢性疾病
某些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可导致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如半乳糖血症,患儿体内缺乏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使半乳糖不能正常代谢,堆积在体内损伤肝细胞;先天性酪氨酸血症等也可因代谢产物异常影响肝脏功能。
3.其他因素
胆汁排泄障碍相关的先天性胆道畸形,如胆道闭锁,虽然胆道闭锁属于胆道发育异常,但也常被归为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因范畴,由于胆道梗阻,胆汁无法正常排出,引起肝内胆汁淤积,进而导致肝细胞损伤。
三、临床表现
1.黄疸
多数患儿出生后数天至数周出现黄疸,且持续时间较长,可为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再次出现,或生理性黄疸持续不消退并逐渐加重。黄疸程度可轻可重,皮肤、巩膜黄染,严重时可累及全身。
2.肝脏肿大
肝脏可不同程度增大,质地一般偏硬,边缘较钝。通过腹部触诊可发现肝脏大小异常,B超等影像学检查可更准确测量肝脏大小及观察肝脏形态。
3.消化道症状
患儿可出现食欲不振,奶量减少,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由于肝功能异常,消化酶分泌和代谢受到影响,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四、辅助检查
1.肝功能检查
血清胆红素升高,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可不同程度升高,反映肝细胞受损情况。碱性磷酸酶(ALP)常明显升高,提示胆汁排泄障碍。
2.病原学检查
病毒学检查:如检测血清中CMV-DNA、乙肝病毒标志物等,以明确是否存在病毒感染。对于CMV感染,可通过PCR技术检测体液中的CMV-DNA来确诊。
细菌学检查:血培养等可帮助排查细菌感染情况。
3.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观察肝脏、胆道的形态结构,如是否存在胆道闭锁、肝脏大小及质地等情况。对于胆道闭锁,B超可能显示胆囊发育不良或缺如等异常表现。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能更清晰地显示胆道系统的形态,有助于鉴别胆道闭锁等胆道畸形。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患儿出生后黄疸、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等临床表现,结合病原学、影像学等检查综合诊断。例如,若血清CMV-DNA阳性,同时有相应的肝脏损害表现,可考虑CMV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2.鉴别诊断
胆道闭锁:胆道闭锁也表现为黄疸进行性加重,肝功能检查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ALP显著升高。B超检查胆道闭锁患儿多无正常胆道结构,而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胆道结构多正常。核素扫描可帮助鉴别,胆道闭锁时核素排泄到肠道减少,而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核素可正常排泄到肠道。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部分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可出现黄疸延迟消退,伴有反应低下、腹胀等表现,但甲状腺功能检查可发现甲状腺激素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升高,与新生儿肝炎综合征不同。
六、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若为病毒感染引起,如CMV感染,可根据情况使用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因为新生儿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对于细菌感染,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遗传代谢性疾病,如半乳糖血症,需立即停止摄入含半乳糖的食物,如乳制品等,以减少半乳糖在体内的堆积,保护肝细胞。
2.对症支持治疗
补充维生素K1,因为肝功能异常可导致维生素K吸收利用障碍,引起凝血功能异常。
给予营养支持,保证患儿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摄入,可通过鼻饲或静脉营养等方式,满足新生儿生长发育的需求。
七、预后
1.影响预后的因素
病因是重要因素,如CMV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肝炎综合征,部分患儿经治疗后可恢复,但也有部分可能遗留肝功能损害;胆道闭锁引起的新生儿肝炎综合征若不能及时手术治疗,预后较差,多在婴儿期因肝功能衰竭等死亡。
治疗开始的时间也影响预后,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患儿预后相对较好,黄疸消退较快,肝功能恢复较好。
2.预后情况
大多数患儿经过积极治疗后可改善症状,肝功能逐渐恢复。但部分患儿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如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等,影响生长发育。少数严重病例可导致肝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八、特殊人群(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
1.皮肤护理
由于患儿黄疸明显,皮肤瘙痒可能较明显,要保持皮肤清洁,勤换尿布,衣物选择柔软宽松的棉质衣物,避免搔抓皮肤引起破损感染。因为新生儿皮肤薄嫩,破损后容易继发感染,加重病情。
2.营养护理
保证营养摄入,对于吸吮能力差或食欲低下的患儿,可采用鼻饲喂养,严格按照医嘱调配喂养量和营养成分,确保满足新生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同时,要注意喂养过程中的卫生,防止感染。
3.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儿黄疸变化情况,包括黄疸的程度、范围等,以及精神反应、体温、呼吸等一般情况。若出现黄疸突然加重、精神萎靡、拒奶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因为这些可能是病情恶化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