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粉碎性骨折后初期要避免活动、尽快就医诊断并固定制动;康复治疗分早期、中期、后期,分别进行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平衡与步态等训练;饮食要保证营养均衡、避免禁忌食物;要注意心理调适;还需定期复查并根据结果调整方案,儿童和成年人在各阶段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骨折初期处理
1.急救与诊断
脚踝粉碎性骨折后首先要避免患肢活动,尽快就医进行X线、CT等检查明确骨折情况。如发生骨折部位出血肿胀,可先进行局部冷敷,以减轻肿胀和疼痛,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发育特点,更要谨慎处理,确保诊断准确。
成年人在受伤后要保持冷静,避免二次损伤。对于有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的情况,要注意伤口的清洁,用干净的敷料覆盖伤口后尽快送医。
2.固定与制动
就医后医生会根据骨折情况进行外固定或内固定。外固定常用石膏或支具将脚踝固定,使骨折部位保持稳定,防止骨折端移位加重损伤。固定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和感觉情况,儿童的血液循环相对更敏感,需密切关注肢体末端的颜色、温度和活动度。成年人也要定期检查固定装置的松紧度是否合适。
二、康复治疗阶段
1.早期康复(术后1-2周)
关节活动度训练
在骨折固定相对稳定后,开始进行脚踝的小范围关节活动度训练。例如,缓慢地进行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动作,每次活动保持10-15秒,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儿童患者由于骨折恢复相对较快,但也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度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折愈合。成年人则可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幅度,但要注意不要引起疼痛加剧。
同时,可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即肌肉收缩但不产生关节活动。比如,小腿肌肉用力收缩,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这种训练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儿童和成年人都适用,但儿童的力量较小,需调整训练强度。
2.中期康复(术后2-8周)
关节活动度进一步改善
逐渐增加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幅度,可在无痛范围内进行主动的内外翻动作训练。例如,坐在床边,让脚踝自然下垂,然后用手辅助缓慢向内翻和向外翻,每次活动持续15-20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对于成年人,若恢复良好可适当增加难度,但要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儿童患者则要在医生严格评估后逐步增加活动强度。
继续加强下肢肌肉力量训练,可进行渐进抗阻训练。比如,使用弹力带进行小腿肌肉的抗阻训练,弹力带一端固定,脚踝用力牵拉弹力带,每组10-15次,每天3-4组。成年人可根据自身力量选择合适阻力的弹力带,儿童则要选择阻力较小的弹力带,并在家长和医生监督下进行。
3.后期康复(术后8周以上)
平衡与步态训练
进行平衡训练,可先在平地站立,双脚与肩同宽,保持身体平衡,每次训练5-10分钟,每天2-3次。逐渐过渡到在不稳定的表面(如平衡垫)上进行平衡训练,增加难度。儿童患者在平衡训练时要注意安全,可由家长陪同,防止摔倒。成年人则可根据恢复情况参加平衡训练课程。
开始步态训练,在平稳的地面上进行行走训练,注意保持正确的步态,先从慢走开始,逐渐增加行走速度和距离。可借助拐杖等辅助器具帮助行走,儿童患者若平衡和行走能力恢复较慢,更需要辅助器具的帮助,且要确保辅助器具的合适性。成年人在步态基本恢复后可进行上下楼梯等更复杂的步态训练。
三、饮食与营养支持
1.营养需求
骨折恢复期间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尤其是蛋白质、钙、维生素等的摄入。蛋白质是骨骼修复的重要原料,可多吃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可通过牛奶、虾皮、豆制品等补充钙。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可适当晒太阳(儿童要注意避免长时间暴晒)或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类等。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更为关键,要保证营养均衡全面,以满足骨骼生长和骨折恢复的双重需求。成年人也应注重饮食的合理性,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度肥胖或营养不良影响骨折恢复。
2.饮食禁忌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不利于骨折愈合。例如,辣椒、油炸食品等应尽量少吃。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避免食用可能影响消化和营养吸收的刺激性食物,成年人也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骨折顺利恢复。
四、心理调适
1.情绪影响
脚踝粉碎性骨折后,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会面临身体活动受限、恢复周期长等问题,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例如,儿童可能会因为不能像往常一样自由活动而感到沮丧,成年人可能担心骨折恢复后无法正常工作生活而产生焦虑。
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心理疏导,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缓解其不良情绪。成年人则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沟通、参加康复支持小组等方式释放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心理调适方法
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进行心理放松。例如,每天抽出10-15分钟进行深呼吸训练,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收缩,帮助放松身心。儿童患者可以在家长引导下进行简单的放松活动,如听舒缓的音乐。成年人则可以选择更丰富的心理调适方式,如瑜伽等,促进身心的康复。
五、定期复查
1.复查频率
在骨折恢复过程中要定期进行复查,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等都需要复查X线等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儿童患者由于骨折愈合相对较快,复查频率可能会根据医生评估适当调整,但总体要密切关注骨折愈合进程。成年人也应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康复方案。
2.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方案
如果复查发现骨折愈合缓慢,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康复训练方案或给予相应的治疗建议。例如,可能会增加营养支持的建议或调整药物(仅为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的使用等。儿童患者的康复方案调整要更加谨慎,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成年人则要积极配合医生的调整,确保骨折能够顺利恢复到最佳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