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是牙髓组织炎性病变,分为可复性和不可复性,可复性由龋病等致冷刺激瞬间痛、活力敏感,不可复性分急性(自发阵发、夜痛、放散痛等)和慢性(长期冷热痛、迟钝等),诊断靠病史采集和临床检查(牙齿、温度、叩诊、活力测试),治疗分可复性用间接盖髓,不可复性急性先开髓引流后根管治疗,慢性用根管治疗,特殊人群儿童要家长观察配合、妊娠期选中期治疗、老年人要控基础病且操作轻柔关怀。
一、牙髓炎的定义
牙髓炎是指发生于牙髓组织的炎性病变,牙髓是包含神经、血管等的疏松结缔组织,位于牙齿内部的牙髓腔内。
二、牙髓炎的分类及特点
(一)可复性牙髓炎
1.病因:多由龋病引起,如龋坏较近髓但尚未穿髓时,细菌毒素等刺激可引发可复性牙髓炎;也可能是牙体受到温度(冷、热)、化学(酸甜)刺激等引起。
2.临床表现:患牙受到温度刺激尤其是冷刺激时,会立即出现瞬间的疼痛反应,刺激去除后疼痛很快消失。牙髓活力测试时,反应敏感。
3.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任何年龄、性别均可发生,生活中经常进食过冷过热食物、口腔卫生不良导致龋病发生的人群更易患可复性牙髓炎。病史方面,有牙体龋坏病史或近期有牙齿冷热刺激不适经历的人群易出现。
(二)不可复性牙髓炎
1.急性牙髓炎
病因:主要是细菌感染通过龋洞等途径侵犯牙髓,如深龋、楔状缺损等接近牙髓时未及时处理,细菌感染牙髓引发急性炎症;也可能是物理创伤等因素导致牙髓血管破裂,继发感染。
临床表现:疼痛剧烈,具有自发性阵发性痛,疼痛往往在夜间发作或加重;温度刺激可使疼痛加剧,患者常不能明确指出患牙部位;疼痛呈放射性,常放射至同侧头面部;疼痛发作时难以忍受,早期冷刺激可使疼痛加重,晚期热刺激可加重疼痛,而冷刺激可缓解疼痛。
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生活中口腔卫生差、有不良饮食习惯(如喜食甜食)、有牙体硬组织疾病未及时治疗的人群易患。病史方面,有长期牙体不适未就诊等情况的人群更易发展为急性牙髓炎。
2.慢性牙髓炎
病因:多由龋病发展而来,龋病缓慢进展,细菌逐渐感染牙髓,牙髓组织呈现慢性炎症过程;也可由急性牙髓炎未经有效治疗转变而来。
临床表现:一般无明显的自发性疼痛,但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病史;患者可诉有轻微的、持续性的钝痛;患牙可查及深龋洞或其他近髓的牙体损害,探诊患牙时感觉较为迟钝,去净腐质后无肉眼可见露髓孔;温度测试时反应可为迟缓性痛或仅有不适感;多有轻度叩痛。
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长期口腔卫生不良、有龋病未及时治疗的人群易患。病史方面,有较长时间牙体不适且未进行有效治疗的人群易出现慢性牙髓炎。
三、牙髓炎的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疼痛的特点,包括疼痛发作的时间、性质(如自发痛、激发痛等)、疼痛的放射情况等;了解患者既往牙齿的健康状况、是否有牙体疾病及治疗史等。
(二)临床检查
1.牙齿检查:检查牙齿是否有龋坏、磨损、楔状缺损等牙体硬组织病变,观察龋洞的深度、位置与牙髓的关系;用探针检查龋洞是否敏感,是否有露髓孔等。
2.温度测试:通过冷诊法(如使用冷水、冰棒等)或热诊法(如使用热牙胶等)测试患牙对温度刺激的反应,可帮助判断牙髓的状态。例如,可复性牙髓炎患者冷测时出现一过性敏感,急性牙髓炎患者冷测可激发剧烈疼痛等。
3.叩诊:用叩诊锤轻轻叩击患牙,根据患者的反应判断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的情况,牙髓炎患者叩诊时可能有不适或疼痛。
4.牙髓活力测试:可使用牙髓活力测试仪等设备检测牙髓的活力,帮助判断牙髓是否有活性及活性状态。
四、牙髓炎的治疗原则
(一)可复性牙髓炎
治疗原则是去除刺激因素,消除牙髓的炎症,恢复牙髓的健康。一般采用间接盖髓术,在接近牙髓的龋洞处放置具有安抚、保护牙髓作用的药物,如氢氧化钙制剂,观察一段时间后,若牙髓症状消失,可进行永久充填。
(二)不可复性牙髓炎
1.急性牙髓炎:需紧急缓解疼痛,然后进行牙髓治疗。应急处理可采用开髓引流,即打开髓腔,使炎性渗出物引流,减轻髓腔压力,迅速缓解疼痛;后续再进行根管治疗术,通过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进行根管预备、消毒和充填,彻底去除牙髓感染,保存患牙。
2.慢性牙髓炎:主要治疗方法是根管治疗术,通过彻底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牙髓组织,进行严密的根管充填,消除根尖周炎症,保存患牙。对于一些年轻恒牙,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考虑进行牙髓切断术等保存活髓的治疗方法,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五、特殊人群牙髓炎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1.注意事项:儿童牙髓炎患者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牙齿相关表现,如是否有哭闹、拒食等情况,因为儿童牙髓炎可能疼痛更为剧烈且容易被忽视。治疗时需考虑儿童的配合度,可能需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操作,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尽量减少儿童的恐惧心理。
2.原因:儿童口腔卫生维护相对较差,易患龋病,且龋病进展较快,容易侵犯牙髓引发牙髓炎;儿童对疼痛的耐受和表达与成人不同,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更加细心观察和处理。
(二)妊娠期女性
1.注意事项:妊娠期女性患牙髓炎时,治疗需谨慎选择时间和方法。一般在妊娠中期(4-6个月)相对安全,可进行必要的牙髓治疗,但要避免过度紧张和恐惧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治疗前需与患者充分沟通,告知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的风险。
2.原因: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口腔组织的敏感性,且治疗时的紧张情绪可能对妊娠产生一定影响,所以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温和的治疗方式。
(三)老年人
1.注意事项:老年人牙髓炎患者常伴有全身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需考虑全身疾病对牙髓治疗的影响,治疗前要控制好全身基础疾病。牙髓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引起患者过度疼痛和不适,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安抚。
2.原因:老年人全身健康状况相对复杂,基础疾病较多,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全身情况以确保治疗安全;老年人对疼痛的感知和耐受可能与年轻人不同,且心理上可能更敏感,需要特别的人文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