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炎是局限于牙龈组织的炎症,由牙菌斑等引起,表现为牙龈色泽、外形、质地改变等;牙周炎是牙周组织慢性感染性疾病,除牙龈炎症外还破坏牙周支持组织,有牙龈炎症加重、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移位等表现。病因包括牙菌斑、局部促进因素(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和全身因素(内分泌紊乱、系统性疾病、遗传因素)。诊断通过临床检查(牙龈检查、牙周探诊、牙齿松动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X线片)。预防需保持口腔清洁(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或牙缝刷)、定期口腔检查、控制全身疾病;治疗中牙龈炎需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局部药物治疗,牙周炎需基础治疗、手术治疗、维护治疗。
一、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定义与区别
牙龈炎:是仅局限在牙龈组织的炎症,主要由牙菌斑引起,牙龈红肿、易出血是其常见表现,一般不涉及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
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不仅有牙龈炎症,还会导致牙周膜、牙槽骨等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进而可能引起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其病因除了牙菌斑外,还与全身因素等有关。
二、病因
牙菌斑:是牙龈炎和牙周炎最主要的始动因子,牙菌斑长期堆积在牙齿表面,会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炎症,若未及时清除,炎症进一步发展可波及牙周支持组织导致牙周炎。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因口腔卫生不良导致牙菌斑堆积,儿童可能因家长护理不当,青少年可能因青春期内分泌变化等使口腔局部抵抗力变化而更易堆积牙菌斑引发炎症。
局部促进因素
牙石:牙石是沉积在牙面上的已钙化或正在钙化的菌斑及沉积物,根据其沉积部位和性质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会持续刺激牙龈和牙周组织,促进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成年人由于口腔清洁相对不如儿童彻底等原因,更易形成牙石。
食物嵌塞:食物嵌入牙齿邻接部位,会压迫牙龈组织,破坏牙周组织的正常生理状态,引发炎症,各年龄段都可能出现,比如饮食中常吃黏性大、纤维多的食物时易发生食物嵌塞。
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等修复体边缘不贴合,会刺激牙龈,导致炎症,中老年人若安装了不合适的假牙则较易出现这种情况。
全身因素
内分泌紊乱:如青春期、月经期、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影响牙龈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使原本有牙菌斑存在的部位更易发生炎症,青春期少年因激素变化易患牙龈炎,妊娠期女性由于激素影响,牙龈炎症可能加重。
系统性疾病:像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受细菌感染,且感染后不易控制,会使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发生风险增高,病情也更难控制,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需特别注意口腔健康。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增加个体患牙周炎的易感性,有家族史的人群相对更易发生牙周炎相关问题。
三、临床表现
牙龈炎
牙龈色泽改变:正常牙龈呈粉红色,患牙龈炎时牙龈颜色变为鲜红或暗红色,青少年及儿童患牙龈炎时牙龈色泽改变较为明显,能直观看到牙龈颜色异常。
牙龈外形改变:牙龈变得肿胀,边缘圆钝,失去正常的扇贝状外形,儿童可能因牙龈肿胀影响牙齿外观及咀嚼等功能。
牙龈质地改变:牙龈质地变得松软脆弱,缺乏弹性,轻触易出血,各年龄段牙龈炎患者都会出现牙龈易出血的情况,比如刷牙时、咬硬物时易出血。
牙周炎
牙龈炎症:有牙龈红肿、出血等与牙龈炎类似的表现,但程度更重,且会伴有牙周袋形成,牙周袋是牙周组织破坏后形成的病理性盲袋,袋内易存留菌斑等刺激物,加重炎症。
牙槽骨吸收:X线检查可发现牙槽骨高度降低,随着病情进展,牙槽骨吸收越来越明显,会导致牙齿支持组织减少,成年人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较常见。
牙齿松动移位:当牙槽骨吸收达到一定程度时,牙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严重时牙齿可发生移位,影响咀嚼功能和美观,中老年人牙周炎患者牙齿松动移位情况相对较多见。
四、诊断方法
临床检查
牙龈检查:观察牙龈的颜色、外形、质地等情况,检查有无出血、肿胀等,医生会用探针等工具检查牙龈的状态,儿童配合度可能较差,需要医生更耐心操作。
牙周探诊:用牙周探针探测牙周袋的深度、附着丧失程度等,这是诊断牙周炎的重要指标,不同年龄人群牙周探诊时的反应可能不同,需要医生准确操作以获取可靠数据。
牙齿松动度检查:通过专门的器械检查牙齿的松动情况,判断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的程度。
影像学检查
X线片:可了解牙槽骨吸收的程度和类型等,比如能看到牙槽骨是水平吸收还是垂直吸收等,对于诊断和评估牙周炎的病情发展有重要价值,各年龄段患者都可进行X线检查,但儿童要注意辐射防护。
五、预防与治疗
预防
保持口腔清洁
正确刷牙:早晚使用巴氏刷牙法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儿童需要家长帮助监督并指导正确刷牙方法,确保将牙齿的各个面都清洁到位。
使用牙线或牙缝刷:对于牙齿邻接部位,可使用牙线或牙缝刷进行清洁,成年人可逐渐掌握使用牙线的方法,青少年也应养成使用牙缝刷清洁牙缝的习惯。
定期口腔检查: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并处理,儿童应从幼年开始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牙龈炎等问题并干预。
控制全身疾病:有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比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以降低口腔感染的风险,无论年龄大小,控制全身疾病对口腔健康都至关重要。
治疗
牙龈炎的治疗
去除局部刺激因素:通过洗牙(龈上洁治术)去除龈上牙石,对于龈下牙石较多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龈下刮治术,儿童洗牙时要选择合适的器械和方法,确保安全舒适。
局部药物治疗:可使用一些抗菌消炎的漱口水等辅助治疗,比如氯己定含漱液等,但儿童使用药物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局部药物。
牙周炎的治疗
基础治疗:包括洗牙、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彻底清除牙齿表面及牙周袋内的菌斑、牙石等刺激物,控制炎症,成年人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是关键的第一步,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如果基础治疗后病情仍未控制,可能需要进行牙周手术,如牙周翻瓣术等,以进一步清除病变组织,促进牙周组织的修复,中老年人牙周炎患者根据病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维护治疗:牙周炎患者治疗后需要长期维护,定期复查、洗牙等,以防止病情复发,各年龄段患者都要重视维护治疗,保持口腔健康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