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骨囊肿是上颌骨内含液体或半固体物质的囊性病变,分为牙源性和非牙源性两类,有不同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靠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与是否彻底切除等有关,可通过保持口腔卫生、定期检查、避免外伤来预防。
一、定义与分类
上颌骨囊肿是指在上颌骨内出现的含有液体或半固体物质的囊性病变。根据其组织来源和发病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牙源性囊肿:
根尖周囊肿:多是由于牙齿根尖部的慢性炎症,牙髓坏死,根尖周组织受到刺激,形成肉芽肿,以后中央发生液化变性,周围被增生的纤维组织包围,进而发展成囊肿。常见于成年人,与患牙的根尖部相关,有龋齿、残根等病史的牙齿易引发。
始基囊肿:发生于成釉器发育的早期阶段,牙釉质和牙本质形成之前,在炎症或损伤刺激后,成釉器的星形网状层发生变性,并有液体渗出,蓄积其中而形成囊肿。好发于10-20岁的青少年,男性较女性多见,上颌尖牙区、切牙区好发。
含牙囊肿: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在缩余釉上皮与牙冠之间出现液体渗出而形成囊肿,包含一个未萌出的牙齿牙冠。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见于10-39岁,上颌尖牙、磨牙区多见。
非牙源性囊肿:
鼻腭管囊肿:来源于鼻腭导管上皮剩余,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的上皮组织发生的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60岁多见,位于上颌中线和左右尖牙之间的腭部。
球上颌囊肿:发生于上颌侧切牙与尖牙之间,可能是由中鼻突的球状突和上颌突融合处的上皮残余发生而来。多见于青少年,发生率较低。
二、病因
牙源性囊肿病因:
对于根尖周囊肿,主要是细菌感染导致牙髓炎症,炎症蔓延至根尖周组织,长期的炎症刺激使得根尖周组织形成囊肿。例如,龋齿没有及时治疗,细菌感染牙髓,进而波及根尖周。
始基囊肿是成釉器发育异常,星形网状层变性渗出形成囊肿。具体机制可能与局部的发育调控异常有关,遗传因素可能在其中有一定影响,但目前具体遗传位点等尚不明确。
含牙囊肿是缩余釉上皮与牙冠之间液体蓄积形成,与牙齿的发育萌出异常相关,牙齿萌出过程中,缩余釉上皮和牙冠之间的液体不能正常吸收,积聚形成囊肿。
非牙源性囊肿病因:
鼻腭管囊肿是胚胎发育时鼻腭导管上皮残余留存,随着年龄增长等因素,上皮残余增生形成囊肿。
球上颌囊肿的病因是上颌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的上颌突和球状突融合处上皮残余发生囊肿,具体的发育融合过程中出现上皮残余留存是其主要病因。
三、临床表现
症状:
较小的囊肿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常在口腔检查或拍摄X线片时偶然发现。
随着囊肿增大,可出现面部隆起,上颌骨相应部位膨隆,表面皮肤或黏膜正常,一般无疼痛,但囊肿较大时可能会有压迫感。
若囊肿累及牙齿,可导致牙齿移位、松动、疼痛等,部分患牙无活力。例如含牙囊肿常包含未萌出的牙齿,可使邻牙移位。
鼻腭管囊肿较大时可引起腭部肿胀,影响说话、进食等。
不同类型囊肿的特点:
根尖周囊肿:患牙的根尖部黏膜可能有瘘管,按压时有溢脓现象,X线片表现为根尖周圆形或椭圆形透射区,边界清晰。
始基囊肿:X线片显示为单房或多房性透射影,边界清楚,周围骨质有受压吸收现象。
含牙囊肿:X线片可见圆形透射区,内含一牙冠,囊壁通常连于牙冠与牙根交界处。
鼻腭管囊肿:X线片表现为上颌中线前部的囊肿阴影,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
球上颌囊肿:X线片显示为上颌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的倒梨形透射区,常导致相邻牙齿移位。
四、诊断方法
临床检查:
口腔检查可发现上颌骨相应部位的膨隆,触摸囊肿部位有乒乓球样感(囊肿较大时)。检查相关牙齿的情况,如牙齿是否有龋坏、松动等。
对于鼻腭管囊肿,可通过探针检查腭乳头,有时可触及囊性肿物。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上颌骨囊肿的常用方法。不同类型的囊肿在X线片上有各自的特征,如根尖周囊肿表现为根尖周圆形透射区,边界清晰;始基囊肿显示单房或多房性透射影;含牙囊肿可见圆形透射区内含一牙冠等。
CT检查:对于囊肿的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显示得更加清晰,尤其是对于复杂部位的囊肿,能更准确地判断囊肿的大小、形态以及是否累及周围重要结构,如上颌窦等。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显示囊肿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方面有优势,能更清楚地分辨囊肿的内容物成分等,但一般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五、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为主:
根尖周囊肿:需要进行根管治疗后,再通过手术摘除囊肿。首先对患牙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消除根尖周的炎症,然后在局部麻醉下,切开牙龈,去除囊肿及周围受感染的组织。
始基囊肿:一般采用囊肿刮治术,即切开黏膜,将囊肿完整刮除。手术要尽量彻底,避免复发。
含牙囊肿:根据囊肿和牙齿的关系,可选择囊肿刮治术并同时拔除患牙,或者在保证牙齿有保留价值的情况下,行囊肿刮治术保留牙齿。
鼻腭管囊肿:通常采用手术切除囊肿,手术入路可选择腭侧切口,完整切除囊肿组织。
球上颌囊肿:手术切除囊肿,根据囊肿大小和累及范围,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确保完整切除囊肿。
手术注意事项:
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恒牙胚等组织,避免损伤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因为儿童处于牙齿发育阶段,上颌骨内的囊肿可能会影响恒牙的位置、萌出等。
对于老年患者,要评估其全身状况,如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确保手术安全。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手术耐受性可能较差,需要在术前做好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
六、预后及预防
预后:
一般来说,及时手术治疗的上颌骨囊肿预后较好,囊肿完整切除后复发率较低。但如果囊肿范围大、手术切除不彻底,可能会复发。例如始基囊肿如果刮治不彻底,容易复发。术后需要定期复查,观察有无复发及牙齿等组织的恢复情况。
对于累及牙齿的囊肿,术后牙齿的恢复情况不一,部分牙齿可能需要进一步的修复等处理。如果牙齿因囊肿破坏严重无法保留,则需要考虑镶牙等修复措施。
预防:
保持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及时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预防龋齿和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因为龋齿等口腔疾病是引发牙源性囊肿的重要因素。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尤其是青少年和有口腔疾病史的人群,定期拍摄口腔X线片,以便早期发现上颌骨囊肿等病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避免口腔外伤,口腔外伤可能会导致成釉器等组织损伤,增加始基囊肿等疾病的发生风险,所以要注意保护口腔,避免外力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