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粉碎性骨折需先现场固定并就医评估,治疗分保守与手术,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还需预防处理感染、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不同年龄人群在各阶段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立即就医与初步评估
1.现场处理:手臂发生粉碎性骨折后,首先要避免受伤手臂的进一步活动,可使用木板、树枝等进行简单固定,固定范围应超过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以减少骨折端移动带来的疼痛和二次损伤。同时尽快前往附近医院就诊,在转运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受伤手臂相对稳定。
2.医学检查:到达医院后,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手臂的肿胀、畸形情况等,还会安排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以明确骨折的具体情况,包括骨折的部位、粉碎程度、移位情况等,这对于制定后续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不同年龄人群骨折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由于骨骼的生长发育特点,骨折后的畸形可能与成人有所差异;老年人可能合并骨质疏松等情况,骨折后恢复相对较慢且更容易出现并发症。
二、治疗方案的选择
1.保守治疗
适用情况:如果骨折端移位不明显,通过手法复位后能够维持良好的对位对线,可考虑保守治疗。例如一些骨折块相对较集中、移位不严重的手臂粉碎性骨折。
具体措施:通过手法将骨折端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位置,然后使用石膏或支具进行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在固定期间需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在固定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手指的血运、感觉和活动情况,若出现手指苍白、麻木、疼痛剧烈等情况,可能是固定过紧导致血液循环障碍,需及时就医调整。不同年龄患者固定期间的康复注意事项不同,儿童骨骼生长潜力大,固定时要注意避免影响骨骼发育;老年人则要注意预防长期固定导致的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2.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当骨折端移位明显,手法复位难以达到良好的对位对线,或者骨折粉碎严重,保守治疗难以维持骨折稳定性时,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比如骨折端有明显分离、成角,严重影响手臂功能恢复的粉碎性骨折。
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切开复位内固定,通过手术切开皮肤,暴露骨折部位,将骨折端准确复位后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进行固定。手术能够更好地恢复骨折的解剖结构,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条件,但手术也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出血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手术的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有所不同。儿童手术时要考虑到骨骼的生长发育,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避免影响骨骼生长;老年人要评估其全身状况,如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手术耐受力可能较差。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固定期间)
肌肉收缩练习:无论采取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在骨折固定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未固定关节的肌肉收缩练习,如手指的屈伸活动、肩部和肘部肌肉的等长收缩等。通过肌肉收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也有利于骨折部位的恢复。对于儿童,要在家长的协助下进行适当的肌肉收缩练习,避免过度用力;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进行练习,避免因肌肉过度收缩导致疼痛加剧或影响骨折愈合。
肿胀消退处理:受伤后手臂往往会出现肿胀,可通过抬高患肢,将受伤手臂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局部的理疗,如超短波等,促进肿胀消退。不同年龄人群肿胀消退的速度不同,儿童新陈代谢快,肿胀消退相对较快;老年人新陈代谢慢,肿胀消退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2.中期康复(拆除固定后)
关节活动度训练:当骨折达到一定的愈合程度,拆除外固定装置后,要逐步进行手臂关节的活动度训练。包括肘关节的屈伸、肩关节的外展、内收等活动。可以通过主动运动结合被动运动的方式进行,主动运动是患者自己用力活动关节,被动运动则是在他人协助下进行关节活动。例如使用健侧手臂辅助患侧手臂进行关节活动。儿童在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造成新的损伤;老年人由于关节可能存在退变等情况,训练要循序渐进,逐步增加活动范围。
力量训练:随着骨折愈合情况的好转,开始进行手臂肌肉的力量训练。可以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如进行手臂的屈伸抗阻练习等。力量训练有助于恢复手臂的功能,提高手臂的稳定性。不同年龄患者力量训练的强度和方式要有所调整,儿童力量训练主要以促进肌肉正常发育为主,避免进行过于剧烈的力量训练;老年人力量训练要根据自身肌肉力量情况,逐渐增加负荷,防止肌肉疲劳和损伤。
3.后期康复(骨折完全愈合后)
功能恢复训练:骨折完全愈合后,要进行全面的功能恢复训练,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如穿衣、洗漱、持物等,以及一些专项的功能训练,如进行手臂的精细动作训练,如拾物、抓握小球等。通过这些训练使手臂恢复到接近受伤前的功能状态。不同年龄患者在功能恢复训练后的适应情况不同,儿童经过康复训练后往往能较好地恢复正常功能;老年人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适应和训练,并且要注意预防再次受伤。
四、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感染
预防: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要注意保持受伤部位的清洁,定期对伤口(如果是手术切口)进行换药,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对于手术患者,要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不同年龄人群感染的易感性不同,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注意预防感染;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
处理:如果发生感染,要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处理。轻度感染可加强换药,使用敏感抗生素;如果感染严重,可能需要拆除部分内固定装置,引流脓液等。
2.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硬
预防:在康复过程中要坚持进行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度训练,避免长期不活动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儿童要鼓励其积极进行康复训练,防止因不配合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老年人要克服因疼痛等原因产生的畏难情绪,坚持康复训练。
处理:一旦出现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要加强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针对性。可以采用热敷、按摩等辅助手段促进肌肉恢复和关节活动度改善,必要时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的康复治疗。
3.创伤性关节炎
预防:对于手臂粉碎性骨折,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要尽量恢复骨折的解剖结构,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风险。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正确的关节活动方式,避免过度使用受伤手臂过早进行剧烈运动。儿童要注意骨折恢复后手臂的正常发育,防止因骨折复位不良导致创伤性关节炎;老年人要注意保护关节,避免长期过度负重等。
处理:如果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早期可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疼痛,如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同时配合康复训练改善关节功能。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关节置换等,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