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髌骨骨折需从诊断、治疗、康复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进行综合处理。诊断包括依据临床表现及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治疗分保守和手术,保守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等情况,手术用于明显移位等;康复早期进行肌肉和关节活动度锻炼,中期去除外固定后加强锻炼,后期全面功能锻炼;并发症预防需防范膝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深静脉血栓等,分别针对其原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一、右侧髌骨骨折的诊断
1.临床表现
受伤后右侧膝关节局部会出现疼痛、肿胀,还可能伴有皮下瘀斑,受伤侧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患者往往不能正常伸直或弯曲膝关节。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其骨骼的生长发育特点,骨折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基本的疼痛、肿胀等表现相似。老年人发生右侧髌骨骨折时,常因骨质疏松等因素,可能受伤机制相对较轻,但骨折后恢复相对较慢,且需要更加注意预防并发症。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初步诊断右侧髌骨骨折的常用方法,可以明确骨折的部位(如横形骨折、纵形骨折等不同类型)、骨折线的走行以及骨折端的移位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X线表现的细节可能有所差异,儿童的骨骺线需要与骨折线相鉴别。
CT检查:尤其是三维CT重建,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髌骨骨折的立体结构,对于复杂的髌骨骨折,如粉碎性骨折,能更准确地判断骨折块的数量、大小及移位方向等,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对于老年患者,CT检查有助于更精准地评估骨折情况,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存在骨质增生等情况,X线有时可能不能完全清晰显示骨折细节。
MRI检查:一般在诊断右侧髌骨骨折时不是首选,但对于伴有髌骨周围软组织损伤、韧带损伤等情况时,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软组织的损伤情况,如髌旁支持带的损伤等。在儿童患者中,MRI对于判断是否合并骨骺损伤等情况有重要价值。
二、右侧髌骨骨折的治疗
1.保守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无明显移位的右侧髌骨骨折,如儿童的青枝骨折或者成人骨折移位较小的情况,可以考虑保守治疗。儿童由于骨骼的生长潜力,一些无明显移位的骨折通过保守治疗恢复较好。老年人如果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也可以考虑保守治疗,但需要密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治疗方法:通常采用长腿石膏托或支具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在固定期间需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端的位置变化。同时,需要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但要注意避免引起骨折端的移位。儿童在保守治疗期间,要注意家长帮助患儿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并且要密切关注石膏或支具的松紧度,过紧可能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达不到固定效果。
2.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有明显移位的右侧髌骨骨折,如骨折端移位超过2-3mm,或者是粉碎性髌骨骨折等情况,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因为明显移位的骨折如果不手术,后期可能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如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指征的把握也有一定差异。儿童患者如果骨折移位明显,也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以恢复髌骨的正常解剖结构,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老年人如果身体状况允许,也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以尽早恢复膝关节功能,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方法:常用的手术方法有髌骨爪固定术、张力带钢丝固定术等。髌骨爪固定术适用于髌骨粉碎性骨折等情况,通过髌骨爪将骨折块固定在一起;张力带钢丝固定术是利用钢丝的张力原理来固定骨折端,维持骨折的复位。手术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感染的风险。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操作要更加精细,尽量减少对骨骺的损伤。老年人手术时要注意骨质量差的情况,可能需要采用更牢固的固定方式,并且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三、右侧髌骨骨折的康复
1.早期康复(术后1-2周)
肌肉锻炼: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早期都要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患者取仰卧位,尽量伸直膝关节,然后用力收缩股四头肌,持续5-10秒,放松,重复进行,每次10-15分钟,每天3-4次。儿童患者在进行肌肉锻炼时,家长要给予适当的协助和鼓励,让患儿能够坚持锻炼。老年人由于肌肉力量相对较弱,等长收缩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关节活动度练习:在固定期间,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膝关节的被动屈伸活动,由医护人员或家属帮助患者缓慢活动膝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增加,一般从0°-30°开始,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儿童患者在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引起疼痛和二次损伤。
2.中期康复(术后2-6周)
去除外固定后的锻炼:如果是保守治疗,在拆除石膏或支具后;如果是手术治疗,在术后2-6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去除外固定后,开始进行主动的膝关节屈伸活动。患者可以坐在床边,让小腿自然下垂,利用重力辅助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每次活动10-15分钟,每天3-4次。同时,可以进行直腿抬高锻炼,患者仰卧位,伸直膝关节,将下肢抬高15-30cm,保持5-10秒,然后放下,重复进行,每次10-15分钟,每天3-4次。儿童患者在进行这些锻炼时,要注意控制活动的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老年人由于关节软骨等组织的退变,在进行锻炼时要更加缓慢,避免引起关节的过度磨损。
3.后期康复(术后6周以上)
全面功能锻炼:当骨折愈合较好时,开始进行全面的膝关节功能锻炼,包括上下楼梯训练、膝关节的抗阻锻炼等。可以进行靠墙静蹲练习,患者背部靠墙,膝关节屈曲,角度逐渐增加,从30°开始,每次保持10-15秒,逐渐增加到90°,每天3-4次。还可以进行游泳等非负重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锻炼。儿童患者在后期康复中要注重膝关节功能的全面恢复,为以后的正常活动打下基础。老年人在进行后期康复时,要注意结合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和强度,以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最大程度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四、右侧髌骨骨折的并发症预防
1.膝关节僵硬
原因:长期固定、缺乏有效的康复锻炼等都可能导致右侧膝关节僵硬。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长时间的固定会使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粘连,影响关节的活动度。儿童患者由于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可能康复锻炼依从性不如成人,更容易发生膝关节僵硬。老年人由于本身关节功能有一定退变,加上康复锻炼不及时等因素,也容易出现膝关节僵硬。
预防措施:早期进行规范的康复锻炼是预防膝关节僵硬的关键。在固定期间就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早期的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在去除外固定后,积极进行主动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锻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儿童患者家长要督促患儿进行康复锻炼,老年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严格执行。
2.创伤性关节炎
原因:骨折复位不良、关节面不平整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右侧膝关节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如果髌骨骨折复位不好,关节面不光滑,长期磨损会引起关节软骨的退变,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儿童患者由于生长发育的特点,如果骨折复位不良可能影响髌骨的正常发育,进而增加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风险。老年人本身存在关节软骨退变的基础,骨折后更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预防措施:准确的骨折复位是预防创伤性关节炎的重要环节。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要尽量恢复髌骨的正常解剖结构,保证关节面的平整。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的关节负重和磨损,按照康复计划逐步增加活动量。儿童患者要确保骨折复位良好,以促进髌骨的正常生长发育,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风险。老年人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膝关节,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等加重关节负担的活动。
3.深静脉血栓
原因:长期卧床、下肢活动减少等因素容易导致右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患者在骨折后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休息,下肢活动减少,血液回流缓慢,增加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老年人由于血液循环相对较慢,且可能合并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更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儿童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相对较低,但如果长期卧床也需要注意预防。
预防措施:鼓励患者早期进行下肢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如踝关节的屈伸活动等。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可以使用弹力袜等辅助设备促进血液回流。老年人要定期进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预防,但要注意药物的禁忌证和不良反应。儿童患者在卧床期间也要进行适当的下肢活动,家长可以帮助患儿进行踝关节的屈伸等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