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通常是由真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口腔卫生不佳、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引起。

1.真菌感染
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该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念珠菌大量繁殖,侵袭口腔黏膜,引发鹅口疮,常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
2.免疫力低下
长期患病、营养不良、接受化疗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软胶囊、他克莫司胶囊,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无法抵御念珠菌感染,增加鹅口疮发病风险。
3.口腔卫生不佳
不注意口腔清洁,食物残渣堆积,为念珠菌生长提供适宜环境。婴幼儿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成人假牙清洁不当,均可能导致念珠菌滋生,引发鹅口疮。
4.长期使用抗生素
长期服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左氧氟沙星片等,会破坏口腔内正常菌群平衡,抑制有益菌生长,导致念珠菌过度繁殖,诱发鹅口疮。
5.激素水平变化
婴幼儿口腔黏膜娇嫩,激素水平不稳定;孕妇体内激素变化,口腔内环境改变,均易导致念珠菌感染,增加鹅口疮发病几率。
若鹅口疮症状持续不缓解、口腔黏膜大面积受损、伴随发热或进食困难,应及时前往口腔科或儿科就诊,明确病情并接受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