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由疥螨引起,通过接触传播,有典型皮疹及剧烈瘙痒,诊断靠接触史和临床表现,治疗需杀虫止痒等;湿疹病因不明,内外因致炎,有不同时期表现,诊断依病史和皮疹,治疗要避诱因及药物治疗,不同人群各有特点。
湿疹:病因尚不明确,是内外因共同作用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内部因素如遗传因素,若家族中有患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亲属,个体患病风险可能增加;内在慢性病灶(如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等)、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如月经紊乱、妊娠等)、血液循环障碍(如静脉曲张)等也可诱发。外部因素包括环境中的变应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刺激原(如化学洗涤剂、肥皂、染料等),不同生活方式人群接触变应原或刺激原的机会不同,比如长期接触化学物质的职业人群患湿疹风险可能较高,不同年龄阶段人群接触的环境因素有所差异,婴儿可能因接触化纤衣物等诱发湿疹。
临床表现方面
疥疮:典型表现为皮肤薄嫩部位(如指缝、手腕屈侧、肘窝、腋窝、乳房下、脐周、腰部、下腹部、生殖器、腹股沟等)出现丘疹、丘疱疹及隧道,隧道为灰白色、浅黑色或普通皮色的细线,长约0.5-1cm,患者常有剧烈瘙痒,夜间尤甚,这是因为夜间人体活动减少,疥螨活动频繁,对皮肤刺激更明显。各年龄、性别均可发病,婴儿疥疮表现可能不典型,皮疹可累及头面部、掌跖等部位,与成人表现有差异。
湿疹: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亚急性期以红肿和渗出减轻、结痂、鳞屑为主;慢性期则皮肤肥厚、粗糙、苔藓样变。湿疹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对称分布,瘙痒剧烈且呈阵发性,不同年龄阶段湿疹表现有一定特点,婴儿湿疹多发生在头面部,儿童湿疹可发生于四肢伸侧等部位,成人湿疹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等部位,不同性别在好发部位上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女性乳房部位湿疹相对多见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如过度清洁皮肤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加重湿疹症状。
诊断方面
疥疮:主要根据接触史、典型临床表现(如好发部位的丘疹、隧道等)来诊断,必要时可在隧道末端挑出疥螨或虫卵进行确诊。不同人群诊断时需注意其特殊表现,婴儿疥疮诊断时要仔细检查头面部等不典型部位。
湿疹:主要依据病史、皮疹特点(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剧烈、反复发作等)来诊断,需要排除其他类似皮肤病,比如需要与接触性皮炎等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明确接触史,皮疹多局限于接触部位,与湿疹的对称分布等特点不同,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人群在诊断时要综合考虑其具体情况,比如长期接触化学物质的人群患湿疹时要详细询问接触史。
治疗方面
疥疮:治疗原则是杀虫、止痒、处理并发症。常用药物有硫磺软膏等,不同年龄人群用药需注意,婴儿使用硫磺软膏时要注意浓度等,且要避免药物接触到眼睛等敏感部位。治疗时患者使用过的衣物、被褥等要煮沸消毒或暴晒,以消灭疥螨。
湿疹:治疗目的是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包括避免触发或加重因素,如避免接触变应原和刺激原等。药物治疗方面,外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软膏等,口服药物有抗组胺药等,不同年龄患者用药选择不同,婴儿湿疹用药需更加谨慎,要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且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合理用药,同时要关注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整,比如保持皮肤清洁湿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