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盂肾炎是肾盂和肾实质的急性细菌性炎症,由病原体感染引起,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常见。病因有上行感染和血行感染。临床表现有全身症状(发热等)和泌尿系统症状(膀胱刺激征、腰痛等)。诊断靠尿液和血液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等)和抗感染治疗(选有效抗菌药)。预防要多饮水勤排尿、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尿路梗阻、增强机体免疫力。
一、定义
急性肾盂肾炎是肾盂和肾实质的急性细菌性炎症,主要由病原体感染引起,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其他还包括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
二、病因
1.病原体感染
上行感染:致病菌由尿道上行入膀胱,继而沿输尿管向上蔓延至肾脏,从而引发肾盂肾炎。女性尿道短而宽,且距离肛门近,更易发生上行感染,这在性生活活跃期女性及已婚女性中较为常见。
血行感染: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引起肾盂肾炎,此种情况较少见,多发生于机体免疫力极低或有严重尿路梗阻的患者,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三、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可高达38℃以上,可伴有寒战、乏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温波动较大,一般下午体温较高。
儿童患者全身症状相对更为突出,可能出现哭闹不安、拒食等表现,且容易被误诊。
2.泌尿系统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这是典型的膀胱刺激征表现,患者排尿次数明显增多,每次尿量较少,排尿时尿道有灼热感。
腰痛:腰部可有胀痛或酸痛,多为单侧,也可双侧,肾区有叩击痛。
四、诊断
1.尿液检查
尿常规:可见白细胞尿、血尿、蛋白尿,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为白细胞尿,对肾盂肾炎有诊断价值。
尿细菌学检查:是诊断的关键,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CFU/ml,提示细菌感染,如临床上无尿感症状,则要求两次清洁中段尿培养的菌落计数均≥10CFU/ml,且为同一菌种。
2.血液检查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存在感染。
血沉:可增快。
五、治疗
1.一般治疗
发热及泌尿系统症状明显的患者需卧床休息,多饮水,勤排尿,以降低髓质渗透压,提高机体吞噬细胞功能,冲洗掉膀胱内的细菌。
儿童患者需要特别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保证充足的休息,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体温、精神状态等变化。
2.抗感染治疗
根据病原菌类型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常用药物有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等,但需注意18岁以下未成年人禁用)、半合成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等)、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呋辛等)等。对于孕妇急性肾盂肾炎,宜选用毒性较小的抗菌药物,如头孢菌素类。
六、预防
1.多饮水、勤排尿:这是最简便而有效的预防措施,每日饮水量应保证尿量在1500ml以上,每2-3小时排尿一次,能冲洗尿路,减少细菌在尿路的停留时间。
2.注意个人卫生:女性应注意会阴部清洁,性生活后及时排尿;勤换内裤,尽量穿棉质透气的内裤。
3.避免尿路梗阻:及时处理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增生等易引起尿路梗阻的疾病,以防止尿液潴留,降低肾盂肾炎的发生风险。
4.增强机体免疫力:均衡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对于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提高机体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