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和护理冻疮,需从保暖防护、局部护理、促进血液循环、药物辅助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着手。要保持足部温暖干燥,避免再次暴露于寒冷环境;轻柔清洁脚部,适当按摩,适度运动,温水泡足促进血液循环;未破溃用促进血液循环等外用药物,破溃用抗感染药物;儿童要注重保暖及轻柔护理,老年人关注恢复情况,糖尿病患者防感染并及时就医。
一、保暖防护
1.保持足部温暖干燥:冻疮多因寒冷潮湿引起,所以首先要注意脚部保暖,根据天气增添袜子、鞋子等。比如在寒冷天气外出时,选择厚实、保暖且防水的鞋子,袜子要选择棉质且舒适的,避免脚部处于潮湿寒冷环境。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体温调节能力较弱,更要特别注意脚部保暖,及时根据气温变化调整穿着。
2.避免再次暴露于寒冷环境:尽量减少在寒冷环境中的停留时间,如果必须在寒冷环境中,要做好充分的脚部防护措施。例如长时间在户外工作或游玩时,定时活动脚部促进血液循环,并且随时检查脚部保暖情况。
二、局部护理
1.轻柔清洁:每天用温水(温度不宜过高,37℃-40℃左右)轻柔清洗脚部,清洗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用力搓揉已经长冻疮的部位,防止皮肤破损。对于儿童,家长要协助其进行脚部清洁,控制好水温,以免烫伤儿童皮肤。
2.适当按摩:清洗后可以适当按摩脚部,促进血液循环。按摩时用手指轻轻从脚部远端向近端按摩,每次按摩时间不宜过长,10分钟左右即可。但如果冻疮部位已经有破损,则不能进行按摩,避免加重损伤。
三、促进血液循环
1.适度运动:每天进行适量的脚部运动,比如原地踏步、踮脚等简单运动,促进脚部血液循环。对于儿童,可以陪其进行一些适合的脚部游戏来达到运动目的,如让孩子在室内做简单的脚部屈伸动作等。不过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2.使用温水泡足:每天可以用温水泡足,水温以感觉舒适为宜,每次泡15-20分钟左右。泡足可以促进脚部血液循环,缓解冻疮症状。但如果冻疮部位有破溃,则不能泡足,防止感染。对于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泡足时要特别注意水温,避免烫伤,因为这类人群可能存在神经病变,对温度感知不敏感,容易被烫伤而不自知。
四、药物辅助(非药物优先,特殊情况遵医嘱)
1.外用药物:如果冻疮没有破溃,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止痒的外用药物,如维生素E乳膏等。但对于儿童,使用外用药物要特别谨慎,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且严格按照医生建议使用。如果冻疮部位出现破溃,则需要使用抗感染的药物,如莫匹罗星软膏等,但同样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导致不良后果。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新陈代谢快但体温调节差,长冻疮时更要注重保暖,选择柔软舒适且保暖的鞋袜,避免因为脚部不适而影响活动和心情。同时儿童皮肤娇嫩,在护理过程中要格外轻柔,防止损伤皮肤。
2.老年人: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差,长冻疮后恢复可能较慢,除了做好保暖等基础护理外,要更加关注脚部的变化,如发现冻疮有加重趋势或出现感染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和神经病变,长冻疮后更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所以在护理冻疮时要特别注意保持脚部清洁,避免受伤,一旦发现冻疮相关异常要尽快就医,控制血糖的同时积极处理冻疮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