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肾病有可能发展到尿毒症,但不是所有患者都会如此,其发展至尿毒症的概率与病理类型、临床表现、治疗情况等因素相关,约20%-40%患者10-20年可进展至尿毒症,积极有效治疗可让很多患者长期稳定病情,特殊人群需特殊对待。
影响iga肾病发展至尿毒症的因素
病理类型:
若iga肾病患者的病理表现为肾小球硬化程度重、间质纤维化明显等较为严重的病理改变,相对更容易向尿毒症进展。例如一些病理活检显示大量肾小球硬化的患者,病情进展往往较快。
对于儿童iga肾病患者,部分病理类型相对较轻,但也不能忽视,若不规范治疗等也可能影响预后。而老年患者的iga肾病病理改变可能更复杂,也更易向不良预后方向发展。
临床表现:
蛋白尿程度: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的iga肾病患者,肾脏受损相对较重,进展至尿毒症的风险较高。研究表明,长期大量蛋白尿会持续加重肾小球内高压、高滤过状态,加速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比如一些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达4-5g的患者,如果不及时有效控制,病情恶化较快。
血压水平:高血压会加重iga肾病患者的肾损害。高血压使得肾小球内压力增高,进一步损害肾小球滤过膜,促进肾脏纤维化进程。无论是年轻还是老年患者,血压控制不佳都会明显增加向尿毒症发展的可能性。例如血压长期高于140/90mmHg的iga肾病患者,其肾功能衰退速度往往比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快。
血尿情况:持续性肉眼血尿或大量镜下血尿的iga肾病患者,也可能提示肾脏炎症反应较剧烈,若不积极干预,也会影响疾病预后。比如一些iga肾病患者每次发作都有明显肉眼血尿,且反复发作,这可能预示着病情容易进展。
治疗情况:
是否规范治疗:及时且规范的治疗对于延缓iga肾病进展至关重要。如果患者能遵循医嘱,正规使用药物治疗,如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降低尿蛋白、控制血压等,可显著延缓疾病进展。反之,若患者自行停药、减药,不按时复诊等,病情很容易反复,进而加速向尿毒症发展。例如有的患者在尿蛋白稍有减少后就自行停药,导致尿蛋白再次升高,肾脏损伤持续加重。
对药物的反应: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部分患者对常规的降压、降尿蛋白药物反应不佳,病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也更容易走向尿毒症。比如一些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后尿蛋白仍不能有效降低的患者,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但如果调整不及时,预后往往较差。
一般来说,约有20%-40%的iga肾病患者在发病10-20年后会进展至尿毒症,但这只是一个大致的统计范围。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很多患者可以长期稳定病情,避免发展到尿毒症。比如一些早期发现、病理类型较轻且能规范治疗的iga肾病患者,肾功能可以长期维持在较好的状态,不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iga肾病患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谨慎规范治疗,密切监测病情,因为儿童时期的肾脏病变若控制不佳,可能会对其成年后的肾功能产生长远影响;老年iga肾病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时需要更加综合考量,在控制iga肾病病情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其他基础疾病的管理,以降低向尿毒症进展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