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需从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观察、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病史采集要询问相关感染诱因;临床表现急性期有感染症状,慢性期不典型;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尿细菌学、血常规、肾功能等;影像学检查有超声、静脉肾盂造影、CT等,各有特点及对不同年龄患者的考虑要点。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是否有泌尿系统感染病史,尤其是急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的情况。女性患者需了解是否与妊娠、月经等因素相关,男性患者要询问是否存在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异常,如先天性输尿管狭窄、前列腺增生等情况,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慢性肾盂肾炎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其泌尿系统感染的诱因可能不同,例如女性由于尿道短宽直,更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进而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儿童可能因先天性尿路畸形等原因导致反复感染。
二、临床表现观察
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急性期可能有发热、寒战、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慢性期症状可能不典型,可表现为间歇性无症状菌尿,或有乏力、低热、腰酸、腰痛等非特异性症状。不同年龄的患者表现有所差异,儿童可能以生长发育迟缓等非典型表现为主,而成年患者相对更易出现上述典型或非典型的泌尿系统及全身症状。
三、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可见白细胞、红细胞、蛋白尿等。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提示尿路感染,若见白细胞管型则对肾盂肾炎有诊断价值。不同年龄的儿童尿常规检查时,标本采集可能有一定难度,但仍需尽量获取准确结果;成年患者尿常规检查相对较易操作,但结果解读需结合临床。
2.尿细菌学检查:
清洁中段尿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重要依据,若菌落计数≥10CFU/ml,提示尿路感染,但需注意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对于儿童患者,采集清洁中段尿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技巧,以确保标本无污染;成年患者采集标本相对较方便,但也需规范操作。
尿沉渣涂片细菌革兰染色:可初步筛选细菌,阳性率约为80%。
3.血常规:急性期可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慢性期可能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轻度贫血等表现。不同年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参考范围略有不同,儿童的正常血常规范围与成人有差异,需依据儿童的年龄阶段参考相应标准。
4.肾功能检查:慢性肾盂肾炎晚期可出现肾功能减退,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升高等。对于有慢性肾盂肾炎病史的患者,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尤其是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的患者,肾功能减退的风险更高。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了解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是否存在肾盂肾盏变形、肾脏瘢痕等改变,有助于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不同年龄患者的肾脏超声表现可能因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有差异,儿童进行超声检查时需注意适度镇静等操作以配合检查。
2.静脉肾盂造影(IVP):可见肾盂肾盏变形、缩窄,肾脏表面凹凸不平,双侧肾脏大小不等,对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可能存在一定的辐射风险,需权衡利弊。对于儿童患者,需严格掌握辐射剂量,谨慎选择该检查。
3.CT检查:对于肾脏结构的显示更清晰,能发现肾脏的微小病变,如瘢痕、脓肿等。在评估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的肾脏病变程度时可发挥作用,不同年龄患者的CT检查操作和图像解读需考虑其生理特点。



